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视频素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作者:赵蓉花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2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课堂教学逐渐转向数字化、网络化。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视频素材是一种活泼、具有可视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在心理课中合理开发利用视频素材,能够优化教学设计,使心理辅导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就视频的优势、使用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操作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导质量。
〔关键词〕视频素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频选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22-0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条件下,如何让心理课充满活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心理教学的一大困惑,而恰当地处理与运用视频素材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去真实生动地呈现心理知识和心理案例,使晦涩的理论变成直观的现象,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心理课的质量、可观性和趣味性。
一、视频素材不同于文本案例的优势
(一)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
目前教师呈现文本材料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要么通过自己的声音讲述,要么通过幻灯投影。而视频材料提供的内容和形式既包含了声音、图像、动画、色彩,也具有空间性、情景性的特点,给人生动、真实、立体的感受,从而把学生的感知情绪和内心体验有机整合起来。此外,很多心理学知识和现象通常是模糊和复杂的,这些非语言信息很难用文字表现,视频则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大量信息[1]。
例如,在介绍从众心理这一普遍现象时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个从众心理电梯实验的视频,这样就更直观、生动地再现了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再通过教师对从众心理的解释,就使学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深刻地理解了复杂的心理现象。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认为它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心理课大量复杂、生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