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1 - 1.1、编制依据及目的 ....................................................................................... - 1 - 1.2、使用范围 ................................................................................................... - 1 - 1.3、工作原则 ................................................................................................... - 1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 - 2.1、工程简介 ................................................................................................... - 2 - 2.2、建筑设计简介 ........................................................................................... - 2 - 2.3 结构设计简介 ............................................................................................. - 2 - 第三章 施工部署............................................................................................... - 2 - 3.1、成立组织机构 ........................................................................................... - 2 - 3.2、应急小组职责 ........................................................................................... - 2 - 3.3、应急物资准备 ........................................................................................... - 3 - 3.4、空气污染指数等级划分及响应级别 ....................................................... - 3 - 第四章 重污染天气防治应急措施................................................................. - 3 - 4.1重污染天气的防治措施 .............................................................................. - 3 - 4.2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 .................................................................................. - 5 - 第五章 重污染天气相关知识........................................................................... - 8 - 5.1重污染天气的形成 ...................................................................................... - 8 - 5.2重污染天气的危害 ...................................................................................... - 8 - 5.3如何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 - 8 -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及目的
根据北京市雾霾划分等级,我项目特制订此应急预案。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同时加强我项目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减少粉尘飞扬;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保障空气质量,减少施工各类污染排放,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关法规、条例
序 号 1 2 3 4 5 名 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备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实 行(HJ633-2012)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京政发6 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 (2017)27号 京建发7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系统空气重污染(2017)2017年修订通知》 405号 1.2、使用范围
本预案的编制针对于2#楼(研发实验办公楼)等4项 (医药科技中心项目)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及时响应
- 1 - / 10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建筑设计简介 2.3 结构设计简介
第三章 施工部署
3.1、成立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宣传教育组 应急响应组 后勤保障组 信息传递组 应急小组组长 3.2、应急小组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项目部应对雾霾天气,应急工作迅速作出判断,下达应急指令;同时以最快方式向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报警。 2、信息传递组:发现有关部门公告的雾霾预警信息,负责雾霾天气通讯联络,应急工作的信息传递,与业主监理沟通。
3、宣传教育组:负责雾霾的危害及健康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
4、应急响应组:在北京市建委及相关部门起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时,负责现场应急响应,跟踪应急处理情况,具体落实项目部雾霾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赶赴现场
- 2 - / 10
协助处理;处理完毕后,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修订文件。 5、后勤保障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购买防护用品等。如员工发生有重度因雾霾引起的疾病,安排车辆及时送医院救治。 3.3、应急物资准备 1、应急措施材料准备
防尘网10000m2,洒水车一辆,相关的人员防护用品50套(防护口罩、手套、等)。
2、应急救治器材准备
应急车辆一台、防雾霾口罩100个、空气净化器一个、氧气袋一个、担架两个。 3.4、空气污染指数等级划分及响应级别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分级方法,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统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有关规定,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4个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一)蓝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4小时均值,下同)>200将持续1天(24小时),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二)黄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三)橙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3天(72小时)及以上,且预测日均值>3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四)红色预警: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时;或预测全市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达到500时。
第四章 重污染天气防治应急措施
4.1重污染天气的防治措施 4.1.1 施工现场治理 1、 扬尘控制措施
本项目在开工初期确保临时环状道路全部硬化,采用混凝土铺设;对于现场其他土壤裸露场地,进行绿化或覆盖。对临时道路设专人负责每日洒水和清扫,保持道路清洁湿润。
(1)、土方开挖、回填土产生扬尘控制措施
土方铲运卸等环节设置专人淋水或车辆洒水降尘,挖运土方车辆经过的场内
- 3 - / 10
路线和回填土作业时有专人清扫、喷洒防扬尘措施,在4级以上大风天气严禁开挖。
(2)、现场裸露地表扬尘控制措施
尽量增大现场道路硬化、绿化面积、未硬化绿化的部分可覆盖一层防尘网、禁止浮土露天。
(3)、土方堆放产生扬尘控制措施
现场一般不堆放土方,如需要堆放时,采取覆盖、表面临时固化及时淋水降尘控制措施。
(4)、车辆运输产生扬尘控制措施 散料运输:
施工现场的垃圾、渣土严禁凌空抛洒并及时清运。运输车辆驶出现场前要将车轮和槽帮冲洗干净。松散型物料运输与贮存,采用封闭措施;装运松散物料的车辆,应加以覆盖(盖上苫布),并确保装车高度符合运输不遗洒;在施工现场的出口处,设车轮冲洗池,确保车辆出场前清洗掉车轮上的泥土;设专人及时清扫车辆运输过程中遗洒至现场的的物料;松散的易飞扬的物料(外加剂、白灰)均采取封闭式贮存措施(袋装、进库)。 (5)、特殊工艺扬尘控制措施
地基处理、基础垫层、回填土等需使用石灰时,其堆放地应封闭或有良好覆盖。现场施工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同时大风时禁止搅拌作业,必须进行作业时采取有效的围挡和降尘措施。 (6)、现场垃圾扬尘的控制措施
应将清洁生产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对建筑垃圾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指定响应控制指标。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定时清理,并有封闭措施,清理建筑物内垃圾时在装卸等环节中,应尽量减少扬尘和遗洒。 (7)、作业面及外脚手架扬尘的控制措施
施工中采取周边封闭措施,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及时对外脚手架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垃圾装袋运至垃圾存放处,禁止高空抛掷。 2、废气排放控制措施
(1)、各种施工机具和车辆废气的控制措施
施工机械应加装烟气处理装置,并对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废气的排放量。 (2)、食堂废气排放的控制
食堂安装除油烟装置,做到定期清理排烟系统,确保除油烟设备正常使用。 (3)、有毒有害气体挥发的控制措施
在防水、装修、防腐施工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如油漆、稀料、各种胶等,设置专门地点储存,要有密封防泄露措施。尽量减少挥发,严禁遗洒。
- 4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