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作者:常青
来源:《新一代》2024年第17期
摘 要:在教学中,全面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设计,能够使教学设计言简意赅,字词探究,分层归纳,审美思考,文化传承,能帮助我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上,应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本质方面培养。在日常教学上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作为教育者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字斟句酌,设身处地,通过每个字词的推敲,来解读文意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的学习,通过语言来构建我们的认知和感受。因此,字句的斟酌就是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以字词的推敲来构建作者之志,作者之意。《蜀相》中有“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二字已经饱含了感情,那么“寻”字如何理解?一般是有目标的寻找,是在思索中的确定,是久仰大名,才得一见的欣喜和欣慰。接着就是“柏森森”的高大肃穆!下联的写景中的“自”和“空”字,春色虽无限美,与人却无关,物是人非,感怀伤情,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心态,情感自然是发生了逆转的!又由“开济”两字表达出来的是“天下计”和“老臣心”,因此我们就知道“开济”的意思是“开创基业”和“匡济艰危”了。最后一个“泪”字,直接抒发了自己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伤感之情。这样通过语言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诸葛武侯景仰之情,由诗歌语言入手,我们建构出诗人杜甫和诸葛丞相的“天下计”理想追求及“老臣心”精神世界。让我们这些不是“英雄”的俗人也掬一把同情之泪。对于诗歌,重视和强调字斟句酌,也就是理解诗歌的最重要的一步。
二、设立多层问题目标,层层提升,达到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语文教学是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来构建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主旨的课堂活动体系,这应是语文教育的一种自觉追求和目标设计。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文中,可以有以下几个问题:
1、奥斯维辛是个什么地方? 2、奥斯维辛集中营概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曾经的奥斯维辛和现在的奥斯维辛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有这几个问题就可以横扫全文所有段落,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整个文章的重难点就一目了然了的。
夏衍的《包身工》内容比较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也可以解析全文的: 1、什么是包身工,这种制度如何发展起来的?
2、文章中怎么表述包身工受带工老板和资本家双重剥削? 3、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怎样展示了包身工的一天的?
4、文章选用了哪些典型人物,典型场面,典型细节,典型数据? 5、作者在叙述中通过哪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些具有立体的多层面的问题,能够多方面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当然,我们所提出来问题必须要深入到作品的结构深处,能够提纲挈领的贯穿全篇,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训练目标。
三、语文教学,是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是具有明显的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美的内容进行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因此,对美的创造和鉴赏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回到教学上,就是我们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落脚到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发现了好多美的东西: 1、宏伟煊赫的建筑,讲究大气的布局。 2、铺张华贵的陈设,豪门贵族的气派。 3、繁文缛节的礼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4、认识了白发如银的老祖母,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潇洒多情的宝玉,可亲可爱的众姐妹。
5、感受到众人真真假假的关怀和爱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表现出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创造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语文的教学,是通过课文描写之景,诱发读者的心中之景,通过审美过程,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这种审美活动既是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的活动。
四、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力量,感染和教育着我们,只有理解和传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增值”
对于语文教学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而言,“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样的提法显然更强调“传承”,也更强调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我的理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理解文化的内容及优点,才能做到恰当的传承。在高二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里,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还提出的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是循环和绿色理念,科学发展战略。孟子的这些具有现代性的政治经济观念,这和新时代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来源和实践表述。我们充分认识了这些之后,明白了传统文化具有这样超前的思想和理念,必须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从曾皙富含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而又鲜明的表达出他的理想;他从容不迫,潇洒自信,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从孔子的无限赞叹中,我们发现了整个思想的闪光点。曾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这种和后世“桃花源”一般的理想的境界,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理解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传统文化,正是以这样深刻的力量,感染和教育着我们。让我们由“理解”者而后成为“传承”者,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并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现生命的成长和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