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2)环境问题A对江苏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主要为________。
(3)我国产生C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选项),请指出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A.山西、陕西 C.吉林、山东
B.新疆、内蒙古 D.江西、湖南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产生的不同环境问题,以及解决不同环境问题的措施。
【解析】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低地被淹;大气中氯氟烃化合物增加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易导致荒漠化的形成,荒漠化的防治主要从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分配水资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2)沿海地区低地被淹
(3)B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牧);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答出4点即可)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问题导思】 1.为什么要尊重与善待自然?
【提示】 自然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资源。 2.环境问题就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吗?
【提示】 不是,还包括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主要内容 尊重与善待自然 关心个人并基本要求 必须做到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顺应自然规律 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环
主要依据 自然界既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又给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6
关爱人类 境,取决于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于关爱全人类的大局 且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与关系的调整。环境问题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存在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思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想,对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未来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做出道德判断 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繁衍和照顾后代之外,还意识到对后代承担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新环境观和传统环境观的比较 环境观 核心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们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们认识到新的发展观 人类是自然的孩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并不制约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7
行为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行为后果 传统的发展观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理解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解析】 第(1)题,人类和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观影响了人对环境的态度,制约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第(3)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和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答案】 (1)D (2)B (3)D
教材P19图1-3-5 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区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1.酸雨严重区位于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区,这些地方经济发达,排放酸性气体多。 2.我国南方酸雨要比北方严重,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有色金属冶炼业不如南方发达,土壤呈碱性,同时北方以平原和平坦的高原为主,酸性气体易于扩散。
[图表应用]
1.我国四川盆地酸雨比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严重,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2.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提示】 减少人为酸性气体的排放,搞好综合治理,化害为利,植树种草。
8
教材P25活动
【点拨】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趋利避害,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答案】 恩格斯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虽然环境资源丰富,环境容量也很大,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地增加人口,盲目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削弱甚至毁灭人类未来生活的基础。
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条件而存在。人类同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但人类与环境之间也有对立的一面,人类的主观要求与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如果人类认识到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就能趋利避害,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迟或早总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产生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
新华网波恩2013年6月15日电:联合国2013年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14日在德国波恩闭幕。此轮谈判取得进展但也遭遇难题,这给11月在波兰华沙召开的气候大会带来希望,也带来了压力。
有专家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主要是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发达国家目前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其中美国名列第一,在全球CO2排放量中占
9
到1/4,但美国政府拒绝执行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据此回答1~2题。
1.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 ) A.《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要求太严格
B.《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不公平性,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C.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全球环保事业
D.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没有必要执行《京都议定书》 2.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的环境破坏主要是( ) A.中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对农业生产有利 B.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C.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下降 D.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解析】 第1题,《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是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的措施之一,重点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多的问题。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本国经济增长,而过多保护环境的规定可能抑制某些行业的发展。第2题,中高纬度温度升高,对农业有利,不属于环境破坏。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会上升。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不属于环境破坏。
【答案】 1.C 2.B
3.(2016·徐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在为期30多天、来回3 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这种比大熊猫更珍贵的种群的复壮希望已经极为渺茫。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纳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材料二 相关示意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