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叙永县小学新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过关测试题(九)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 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 必备的基本素养。
3.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 培养学生的(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 需要,使得:( ),( )。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 ) ( )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 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 )。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 进行思考,增强( )的能力、( )的能力。 6. 教学活动是师生( )、(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 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 数学( )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
己( )是创新的基础;( )是创新的核心;归纳
)
概括得到( ),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0. 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 ),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 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 )的方式,提 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 ( )评价和(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 )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 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 化的学习需求。 ( )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 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 10. 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 探究式 B. 自主式 C. 启发式 D. 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 空间图形 B. 图形与几何 C. 几何与直观 D. 图形与直观 3. 推理一般包括( )。 A. 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 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 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次。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5. 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 A. 3~4 题/分 B. 1~2 题/分 C. 2~3 题/分 D. 8~10 题/分 6. 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 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 )的意义。 A. 分数 B. 小数 C. 负数 D. 万以上的数 7. 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 )、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 品质。 A. 克服困难 B. 解决问题 C. 相信自己 D. 乐于思考 8.( )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 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 理解 B. 了解 C. 掌握 D. 经历 9.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10.( )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 择与呈现。 A. 文本资源 B. 社会教育资源 C. 生成性资源 D. 信息技术 四、简答题。 (每小题 3 分,共 15分) 1. 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2. 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3. 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4.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5. 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五、案例分析。(共5分) [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六、解读教材。(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从例1到例4包含的有哪些知识点? 2.你准备怎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