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案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 :( 1996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
A . 1:1 B. 1:2 C. 1:3 D . 1:4
方法:利用假想法。将消耗H +和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5假想成消耗6molH + 和产生5molCO 2,
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 RCO3,碳酸氢盐为 R(HCO 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x和y。
根据题意有:2x + 2y = 6mol , x + 2y = 5mol 。解得 x = 1mol , y = 2mol
。混合物
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选B。
CO 32-
总结: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
和HCO 3—,而出现错选 D选项的较多。
例题2 : (1996年全国高考)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
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 (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
通过盛有足量浓 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
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
C. CO2
D . N2
A . Cl 2 B. CO
方法: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
捷径:A . Cl2与O2混合后,通过 NaOH , CI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 O2被全部
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B. CO与0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 2CU+0 2
得到的尾气。
2CuO,CuO+CO Cu+CO 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 C02,故C选项为最后
C. CO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 最后得不到尾
气。
D . N2与O2混合后,通过 NaOH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
最后得到尾气N2,所以D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2被吸收,
故本题答案为CD。
总结:本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有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 题意依次反应后的尾气仍
然是原选项中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 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对于这种设
问尽管比较少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 的设问是可以理解明白的。
策略7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点子:
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 其主
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
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 用量比较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 : (2001年上海高考综合)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 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
2% ~ 3%的NaNO 2,
NH4CI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 Na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 NaNO 2+NH 4CI = NaCI+NH 4NO 2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d 第二步:NH4NO2
N2+2H 20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H4NO2是氧化剂 ②NH 4NO2是还原剂 ③NH 4NO 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只有氮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方法: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
捷径:NH4NO2==N 2+2H 2O这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NO 2 —被NH4+还原
D。
生成N2,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以此得答案为
总结:同一元素,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
2H 2S+SO 2==3S+2H 2O , NaH+H 2O==NaOH+H 2
等。
例题2 : (1997年全国高考)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 ,假定只产生单一的
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时,还原产物是 ()
A . NO 2 B . NO C . N2O D . N2
方法:据题可知,2mol金属失去的电子给了 1mol HNO 3。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
定选项。
捷径: 令金属为+1价,失2 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3价。
令金属为+2价,失4 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令金属为+3价,失6 mol电子,
N被还原后显一1价。选项只有 C符合。
总结:金属与HNO 3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
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策略8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点子:
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 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
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碲、钋等元素。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
要。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
经典题:
例题1 :( 1997年全国高考)向50mL18mol/L H 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 .小于 0.45moL C .在 0.45mol 和 0.90mol
B .等于 0.45mol D .大于 0.90mol
方法: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
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但又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
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稀硫酸不
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
2H2SO4 (浓)+Cu
CuSO4 +
捷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f+ 2H 2O,从方程式看,被还原的H2SO4应为所给H2SO4 0.90 mol的一半,即0.45mol
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
(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
0.45mol,一定小于 0.45mol。故答案为 A。
总结: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
停止。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例题2 :( 1995年上海高考)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 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
式,其中合理的是
A . H2SO4
9
?址H2O B . H2SO4H2O C. H2SO4 S03 D . SO3 ? 1 H 2O
T
方法:质量假想法。
捷径: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浓H2SO4中有纯H2SO4 98g,水2g。
98 ?8
则H2SO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可判断A正确,B C错误。D
1
1
10
H2O,以此得答
项是A项略作变形,
H2SO4 ? H2O T SO3 H2O ? H2O T SO3 ?
案为A D。
总结:将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组成进行拆分,在无机及有机试题中均有出现。
策略9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点子:
卤族方面试题的题型主要有: 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应用性试题
及新情境试题等。
在解题时,要充分运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
信息给予题(又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
的比重。其基本形式为: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 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
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运用。
经典题:
例题1 : (1998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I )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
最初生成物是 ( )
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