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基础 2.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 3.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 4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 5.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法律政策基础。
1985年的“海(中南海)内过程”,1993年底启动“三金过程(金税、金关、金卡)工程” 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
法律政策基础薄弱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
在电子政务工作环境中,政府相应的行政行为缺乏法律政策依据和表现在因无法可依,保障。
表现在因无法可依,造成社会公众的权益失去法律保障,政府合法性遭到质疑。
表现在因无法可依,使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无序现象。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政府管理的创新。
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构建:1.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2.熟悉并正确运用新的管理形式 3.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
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全面采用过程控制方式提供了可能条件。过程控制的难点是过程的优化设计和对过程信息的即时反馈。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2.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关系模式
3.政府管理类型 4.政府服务方式 5.政府办公模式
政府组织结构形式从正金字塔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正金字塔形:纵向分诸多层次、横向分诸多部门,每个层次是一个权利等级,每个职能部门是一个封闭的独立实体。缺陷:使政府机关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呈现分散、重复、僵化、低效、难以共享的特征。
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调整分工体系,发展各部门活动的并联化,尝试按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划分部门,增加与社会公众的接触。
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关系模式 将呈现信息传递畅通无阻、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特点。
服务型管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
撑,以电子手段向公众提供电子服务。)
。 政府服务方式将化“静”为“动”,变“被动”为“主动”“一表式”新模式。 政府办公将出现“一网式”
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实际上是管理基础建设的集中和综合的反应。管理的规范化主要表现为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制度化指制定、修订和实施制度规范的过程。
管理的程序化作为现代流程管理的主要形式,指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管理程序的过程。
管理的程序化在政府管理中具有的高的价值,原因:1.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改 善工作质量
2.有利于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标准化是指制定、执行和修订标准的过程。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石。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应该采取的策略:
1.以统一化作为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实现方式 2.尽可能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3.抓住重点,尽快集中制定若干最具基础性的标准
4.充分利用既有基础、将一部分国内先进的企业标准,优化后转化为国家标准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标准的作用归根结底来源于统一。
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
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备,相当一部分需要建立的制度,一直没有建立
2.现有的管理制度中相当一部分不适应信息化社会政府管理的需要,待改进甚至是全面革新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材料、能源、信息。 ISP(信息网络接入服务商)
电子政务的首要的和核心任务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ICP(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对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利用。
电子政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基础具有的特征:
1.信息源丰富、稳定、可靠,分布均匀,信息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并得到不断补充 2.信息内容的质量有保证,信息冗余度适当
3.信息资源状况易于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和有效的利用
4.信息服务发达完善,使信息的获取、利用快捷便利、成本低,满足组织和公民个人的需求
5.保护组织和个人依法享有的信息获取权,使他们公平、平等享用有用信息,消除信息鸿沟
6.信息资源可以在尽可能大的空间和人员范围内实现共享
7.使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托既有信息创造和生产信息的机制得到保持和改进,促进信息组团的增值作用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要做好的工作?
1.要进行系统的信息源调查,掌握信息形成的规律和特点,以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保障信息能源不断的创造出来并得到有效的积累
2.要广开信息源,增加信息的存储量,特别是电子化信息的储存量
3.要发挥社会的积极性,积极培育信息资源市场,以市场的机制和力量促进资源基础的建设
4.要以立法的、管理的、技术的手段真正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5.坚持以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构成有:1.信息传输网络系统
2.提供各种信息接入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的网站 3.与信息网络实现连接的各种接入设备
4.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输入输出所需的信息终端和工 具
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的特点:1.规模适当 2.结构合理 3.确保速度 4.适应未来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实质上是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基础。Why?
大到怎么样实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特别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小到如何构筑一个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社会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依靠社会力量,使政府构建和维护电子政务系统时,能享受到全方位的管理咨询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政府机关只要提出自己的真正需求,用外包方式就可以有效实现;
如何构建电子政务发展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都有深入研究、加速构建的客观必要性。
第九章
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是职能管理模式(管理的基本模式)。
传统职能管理模式的特征是:1.以职能为建立组织的依据 2.以职能目标为管理目标 3.信息沟通以逐级传递为主
4.组织按职能实行纵向和横向的分解,划分出不同层级及其职能,部门分割了整个组织的职能
5.以控制、协调为主要职能形式,实行层级节制,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上一级组织节制下一级组织的控制命令体系
职能管理模式的优势:1.权利完整 2.指挥灵便 3.易于统筹兼顾 4.分级治事 5.分层负责 职能管理模式的弊端:1.对整个组织职能的分割,使管理职能的整体性受到损害,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职能部门之间常出现职能重叠或管理空白
2.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常出现失去共同目标的现象
3.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之间的工作衔接一般通过上一层来安排、协调,管理成本高,费时、费力工作效能低
4.重叠、交叉的层级体系导致现象流通不畅,现象失真严重 在职能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套等级森严的命令控制系统,核心职能是控制和协调
组织结构优化 注重过程效率 注重过程控制 突出管理的服务本质 流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建立新型的内部关系 强调明确管理目标 强调信息工具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的关系是怎么样的?Why?
电子政务对流程的特殊依赖性。首先,是确定化流程的存在,才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其次,是确定化流程的存在,电子政务能产生真正的效益。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流程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务需要流程,没有流程也就没有电子政务。
流程管理模式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1.在管理目标方面 2.在管理思想方面 3.在部门间的关系模式方面 4.在管理机制方面 5.在管理的重心方面
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强调政府各个组成部流程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总的战略目标,分得有机配合,强调对管理过程的协调控制,强调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以流程为纽带的完整统一关系,重过程控制,重过程能力建设,重效率与效能的双重提升,重服务而不仅仅是管制。流程管理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是流程的一部分。
职能管理模式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忽视管理的整体性,强调职能部门的作用,强调对其实施垂直型的管制,部门各自为政,相互间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部门职能相对独立,重结果控制,重效率,重管制。
流程是指一个系统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过程。
为达到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政府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时,的集合。
政府流程的内容:1.政府流程是工作活动的集合 2.工作单元间有时间顺序的规定性
3.要针对每个单元指明具体的工作方法途径
政府流程的属性(特性)是:1.约束性 2.确定性 3.稳定性 4.可操作性
政府流程的种类:1.依照其法定的效用,分为强制性和选择性 2.依照其效力范围,分为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
3.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流程 4.依照其精细程度,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
5.依照各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复合型流程
6.依照工作内容性质,分为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信访流程、基建管理流程、物材采购供应流程、服务流程
强制性流程是实施工作行为时不可以自主选择的流程。
选择性流程即任意性流程,是在实施工作行为过程中具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流程。 内部流程是涉及机关或系统内部的工作行为的流程 外部流程是涉及机关或系统外部的工作行为的流程
立法性流程是政府机关针对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而建立和实施的流程
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执行而建立和实施的流程 执法性流程是政府机关针对法律、司法性流程是政府机关针对特定司法权的行使而建立和实施的流程
一般流程是针对工作活动过程的环节成制定的流程
作业流程是针对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制定的流程
动作流程是针对工作活动中工作人员的有关动作制定的流程 串联型称连续型,是步骤间依时间顺序直线递进的流程 并联型称平行型,是可同时完成若干个步骤的流程
复合型称平行连续型,是一部分步骤依时序递进,一部分步骤同时完成的流程
政府流程的设计是对政府流程的筹划和所进行的确定化处置。 政府流程设计要遵循的规则(原则):
1.合法 2.合理 3.适应 4.协调 5.简便 6.有效
合法指在流程设计中必须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
合理指流程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实际,符合公共道德,公正,具有可操作性 适应指流程设计中必须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持对客观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 协调指流程与流程之间,流程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建立统一、和谐的关系
简便指要在保证功能至少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流程的构成化繁为简,注意给流程的实
施创造更多的便利
有效指流程的设计要始终注意追求流程的实际有效性
政府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特定的工作过程或工作环节规划和建立工作步骤集合
其主要内容是:1.明确具体对象,明确具体目标 2.明确有关过程与环节的目标与任务 3.确定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步骤的内容与数量 4.确定各工作步骤间合理的最佳次序
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1.明确目的、任务,制定计划 2.认真调查研究 3.分析评价既有流程 4.规划新流程 5.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 6.正式确定新流程 政府流程优化是指既有流程的分析与改进。
政府流程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1.充分的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能反应流程面貌、流程要求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以走访、座谈、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有关反应,对现状及客观需求和可能条件建立明确的认识 3.明确流程优化的目标
政府流程优化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取消 2.增加 3.压缩 4.扩展 5.合并 6.分开 7.均衡 8.侧重 9.替代 10换位 11.变序
政府流程优化的普遍目标:1.进一步维护公众或公务员的权益(解决方法:增加)
2.实现时间优化(解决方法:取消、压缩、替代、合并、变序) 3.实现资源优化(解决方法:取消、替代、压缩、均衡、换位、 侧重、扩展)
4.实现成果优化(解决方法:压缩、增加、均衡)
5.实现空间优化(解决方法:取消、变序、替代、压缩、合并)
注意捕捉以下信号,一旦出现发现既有流程改进必要性的方法技巧主要是注意强化敏锐力,信号,就意味着流程出现问题。信号有:1.工作中的失误较多,误时、误事的现象出现较
多
,有大量工作重复做 2.经常需要“返工” 3.矛盾冲突多,经常需要领导协调
4.工作质量不均衡 5.工作失衡,忽忙忽闲 观察分析既有流程的关键是对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益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 分析既有流程的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
1.流程的功能 2.价值及其变化 3.流程的可行性
不断提出疑问并寻找流程优化中观察分析的方法技巧主要是在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实地考察,答案。
流程图是进行流程测试、分析、设计与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能以简单直接的图解表达流程
工作任务和流程要素构成及固有顺序。
以一统的符号来表示原理或概念,用连线流程图是指一种表示业务顺序和信息流程的图解,表示其相互间的关系,能把比较复杂的联系与过程用简单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帮助人们认识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