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期望及就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作者:江飞,刘彦钊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4期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 江 飞 刘彦钊
摘 要:以高职高专院校近两年来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就业目标、就业薪酬、就业单位性质等期望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就业期望存在超乎社会现实情况的高期待现象。另外,对专业和课程的认可度、学校就业服务部门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意见调查和整理,结果表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期望;就业服务
就业工作是现今高校诸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密切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潜力。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量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和指导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能够贴近社会的发展呢?为此,我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期望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就业期望情况、就业服务工作情况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和恰当的就业方式,也为院系的就业服务工作提供反馈意见,使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实用、高效。
一、调查对象、方式
于2013年、2014年分别随机抽取2010级、2011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人数各200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回收率为94.0%。
采用集体施测的调查方法与程序,委托辅导员或授课教师协助,并事先将问卷施测注意事项告知老师。收回后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漏答项目过多的问卷以及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予以剔除。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就业期望
1、毕业后的总体期望见表1。与2013年相比较,2014年选择“直接就业”的升高到
49.3%,而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的大幅度下降到15.1%,说明学生的观念更理性化。就业应该是大学毕业生最普遍的选择,而选择继续深造的只能是部分,不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另外,有创业愿望的有所上升,2014年达到20.1%,这其中是不是有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或工作不理想,而决定走自主创业这条路呢?这需要我们做更详细的调查。
2、就业地点期望见表2。“期望就业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明确期望沿海和省会大城市的共占
67.1%,与2013年的数据基本持平,愿意到偏远地区的有4.1%,28.8%选的是“不限”。这一现象说明学生的一种就业心理趋向:热衷到发达地区、大城市就业,而不愿到偏远地区就业。大城市确实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方便的交通等条件。
3、期望就业单位情况见表3。在“期望就业单位性质”的调查中,传统的就业观念有所增强。2014年有42.4%的毕业生期望在行政事业单位就职,比2013年升高了2.8个百分点,可能是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待遇降低、不稳定性高的原因有关,学生期望到工作稳定、有保证的行政事业单位就业。选择企业单位的有37%,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把就业的目标定在企业上。
在“最看重就业单位的方面”一项中,注重个人发展空间的是54.8%,比201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说明现在的学生对就业越来越有更长远的认识。选择工作稳定性的达到了28.6%,在经济动荡时期,工作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就业薪酬期望见表5。在“薪资方面”,46.6%的学生期望月薪3 000元以上,45.2%的期望月薪在2 000~
3 000元,与2013年的期望水平基本持平,但远远高于2012年全国大专毕业生月平均工资水平。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有信心,但是如果一味不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盲目最求高待遇、高收入,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从就业角度来说,期望薪资应跟社会平均水平和自己的贡献结合起来。
(二)就业服务情况
1、就业信息获取情况见表6。从就业信息获得途径的调查中可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获得招聘信息的有86.3%,说明现在的学生能够主动通过媒体介质寻求招聘信息。
其中,网络占了绝大部分,占媒体的58.7%。选择院、系提供信息的有58.9%,比2013年提高了16.1个百分点,但仍然不是选择最多的,这是对我们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个鞭策。
2、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项目得知,2014年毕业生就业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分别是:“缺乏求职技巧”68.5%,“对就业政策不了
解”49.3%,“难以对自己准确定位”32.4%。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我们的辅导员、就业指导课教师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应该有目的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3、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度。认同院、系提供的就业措施这一指标中,学生最认可的是督促考取职业资格证。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资格证考试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督促。学生的顶岗实习是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一个教学活动,也是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一个方式。
(三)专业自信度和课程设置意见调查
1、专业自信度调查。在专业自信度的调查中,2014年有61.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就业中有作用,与2013年基本持平,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影响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2、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大学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表明,74%的学生认为在基本合理以上,认为不太合理的学生占26%,与2013年的水平基本一致。经进一步整理,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实验课太少,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联系实践不够,综合性不强等。
3、最应加强的就业素质调查。“毕业生最应具有的素质”调查中,2014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占首位。可能是学生们认识到,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事,人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抗压、抗打击等,应付各种挑战。
其次是“自学能力和上进心”,占47.9%。学生们走入社会,仍然需要继续学习,这样才会跟上时代、技术进步的脚步。在工作中除了专业知识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与人相处、交往和沟通,这是融入一个集体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团结集体的重要保证。
就业是高校和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共同问题之一,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中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实际的就业期望。就业市场中的话语权更多掌握在用人方,如果待遇期望过高,只会带来更大的失望。其次,院系就业服务机构是工作重点。最后是以就业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素质。学生在就业中需要综合、全面的素质,包括专业、思想、心理、身体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蔡银银.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关联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