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
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运用事实论证的好处;品味文中的设问句,了解、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延伸拓展,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比较阅读,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步骤]
一、聚焦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1.教师简介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详细内容见课本P122。 2.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课文选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丝·布歇尔两个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明确:
举事例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第二个事例是美国实业家罗丝·布歇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延伸拓展,深化知识。 多媒体显示:
(1)能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论点的最佳论据是………………………( ) A.商鞅因变法被车裂,伽利略为科学被火焚,但真理在他们一边。 B.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做实验的时候,药品爆炸了,但他身上带血地从实验室里跳出来,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C.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当初学习写作时,曾被报社、出版社连续退回743份稿子,但这接踵而来的失败没有把他吓倒,他把这些退稿信当作镜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写作,一生中出版了560多部著作。 D.蔡祖泉试制氖气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陈景润为了攀登(1+2)的高峰,演算的草纸足有几麻袋,失败的次数更是无法计算。 (2)阅读下列文段,确立中心论点。 西方某国家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本了。情急之下,出版商想了个好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随便回了他一句:“这书不错。”这一束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积压的书很快抢购一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卖不出去,便又打总统的主意,照方抓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他一番,便在送去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哪知总统仍然着了书商的“道”,书商又大肆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很快便全部卖掉。 第三次,出版商又把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两次前车之鉴,干脆紧闭金口不予理睬。然而出版商还是钻了空子。这次他的广告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呢,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3)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一论点,他在班上搜集到这样三个事实论据: ①张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手、勤用脑、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王雨同学曾一度在学习上放松、贪玩,成绩不理想。从上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 ③李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记吃了。 请帮助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明确:(1)最佳论据为C。
( 2)中心论点为“办事要善于巧妙地借鉴万物”。 ( 3)论据①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论据②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论据③强调的才是“勤奋”的问题,所以应该选择论据③。
二、揣摩语言,体会设问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1.教师提示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学生明确: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 ……”“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有哪些呢?”
教师点拨:议论文中常常用没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2.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用好设问句。
假如你要写议论文“失败是成功之母”,请运用设问句领起你的论证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
生1:“失败就那么可怕吗?”“一次失败就意味着永远失败吗?”“面对失败,我们该做些什么?”“你失败了,你还会忧郁、彷徨吗?请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2:“什么是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害怕失败就能永远远离失败吗?”“失败是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 ……
教师总结:两位同学的构思很好。善用设问句、巧用设问句会使你笔前有路,笔下生辉。 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你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你准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2.你想发明创造什么?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应积极鼓励他们,要知道,教师一句温和的评价将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最大呵护。 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进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义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创新。21世纪刚刚开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让我们张开创新的双翅,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尽展雄姿。 五、布置作业
1.未来的家庭、城市、太空会是什么样子?请展开想象用一段文字加以描述。 2.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观点。(不超过20个字)
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动,成什么样子?” 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 “铁杵磨成针”或“名师出高徒” 参考答案: 1.略
2.此则故事中的“大山”及“卵石”喻指生活中的两代人、两种观点、两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两种精神品质和追求等。由此可以归纳出如下观点;(1)老一辈坚忍刚强,立场坚定;年轻一代敢于打破传统,锐意进取。(2)老一辈不应该因循守旧;年轻一代不应该没有信仰,随波逐流。(3)老一辈和年轻一代要互相理解,共同前进。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