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量相等,故B错误;
C、盐酸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不断变小,直至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再滴加稀盐酸,呈酸性,pH小于7,反应过程与图像表示的不一致,故C错误;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当酸完全反应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C.干冰用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此用途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为化学性质,A选项错误; B、此用途是利用了硫酸的酸性,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错误;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为制冷剂,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C选项正确; D、此用途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可燃性为化学性质,D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 0 13.3 20 31.6 40 63.9 60 110 80 169 B.硫酸用于除铁锈 D.氢气可用作燃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固体,能够得到140 g溶液 B.随着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78.4 g硝酸钾晶体 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故100g溶剂能溶解31.6g溶质,能够得到131.6 g溶液,错误; 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错误; 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110g-31.6g=78.4 g硝酸钾晶体,正确; 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继续溶解,错误。 故选C。
4.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
A.4.6 【答案】B 【解析】 【分析】
B.4.4g C.2.8g D.5.6g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设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差量 56256-2=54x5654= x5.4gx=5.6g
则杂质的质量为10g-5.6g=4.4g 故选B。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
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错误;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正确;C、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无毒无害且资源丰富,正确。故选A。
点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能作为燃料。 6.哈尔滨市东二环高架体系完善工程预计年底通车,二环是哈尔滨市区主要环线之一,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状况,东二环完善之后,将减轻南直路会展沿线的交通压力。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55.4g-50g=5.4g
A.建桥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B.路桥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C.路面铺的沥青是煤如工而成的 D.铁制桥梁护栏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钢筋混凝土是将钢筋材料包埋在混凝土中,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B、路桥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不符合题意; C、沥青是由石油分离产物加工而成的,符合题意;
D、钢铁制品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不符合题意。故选C。
7.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Zn+2AgNO3=Zn(NO3)2+2Ag,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Zn+Cu(NO3)2=Zn(NO3)2+Cu,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
A、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锌,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反应
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银,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反应,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出的固体中有银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B、由A的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C、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或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锌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D、由C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8.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1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故选D。
点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C2H4+4H2O,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