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清中期以后,昆曲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所上演的剧目多为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则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2.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4.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汤显祖的《桃花扇》 B.曹雪芹的《红楼梦》 C.孔尚任的《牡丹亭》 D.郑板桥的《长生殿》

5.《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即

( )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6.清代红学家诸联评价《红楼梦》:“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笔臻灵妙,使人莫测。”诸联评价的是《红楼梦》的( ) A.思想性

B.艺术性 C.社会意义

D.科学性

( )

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戏说脸谱》所唱的是被称为我国“国粹”的一种戏曲,它是 A.秦腔 B.京剧

C.昆曲

D.汉调

8.《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因为它

( )

A.描写了700多位形形色色的人物 B.描绘了贵族府邸大观园内的世俗生活 C.展现了宝黛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9.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昆曲传世之作有(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该小说取材于什么历史事件?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红楼梦》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A

【解析】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4.B 5.D 6.B 7.B 8.D 9.D 10.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红楼梦》是文学名著,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1)不能将小说简单地作为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西游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

(3)“佛祖”代表封建统治者,“大圣”代表不甘遭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反映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清中期以后,昆曲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所上演的剧目多为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则哄然散去”。这说明()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B.京剧已经形成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D.北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vo6a2gvbn8jj329nz0t2wkqq4mjdl00m2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