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尚书》中“信”的考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尚书》中“信”的考述

作者:曾高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尚书》是我国一部主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到秦穆公的历史事实,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部经典文献中 “信”字出现了7次,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诚信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尚书》;诚信;天命

《尚书》是我国一部主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到秦穆公的历史事实,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部经典文献中 “信”字出现了7次。分别见于:《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无不信,朕不食言。”《盘庚上》:“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无逸》:此厥不听,人乃或诗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君奭》:“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顾命》:“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底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等,当然还有与“信”意义相同的文字。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诚信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

《尚书》中出现的这些“信”字,大概有二种解释:其一,《尚书·盘庚》篇中的“起信险肤”,其“信”字应通“伸”。其二,“相信”、“信任”和“诚信”,如《汤誓》中出现的“尔无不信,朕不食言”等。《尚书》中出现这么多关于“信”的载录,说明先秦的士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信”的重要性,因为讲诚信而国兴,失诚信而家亡。《尚书》中的“诚信”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在“敬德保民”、“民无信不立”的思想之中,《尚书》举出两个方面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从正面上说,《尚书·尧典》载:尧“允攻克让,光披四表,格于上下”。《 尚书·无逸》载:汤因“信”而立商,盘庚因“直”、“忱”(即诚信)而使殷商中兴,文王因“忠信而致爱”达到“用咸和万民”。可见,讲诚信,则国家兴盛。同时,《尚书》也从反面说明失去诚信而国破家亡的事情。《尚书·甘誓》载有扈氏如何 “有扈氏威侮五行,殆弃三正”。他蔑视五行运行规律,懈怠和废弃天、地、人的正道,丧失诚信。结果,招致“天用剿绝其命”的结局。夏朝也是这样,《尚书·汤誓》载:夏王桀耗尽民力,掠夺民财,引起民众极大怨愤,以至民众怒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说明夏桀已完全丧失民信。正如孔子所说:“民无信不立”。

诚信也与法律有密切的联系。《尚书·吕刑》载:“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三苗黎民,在酷刑之下,非但不醇厚,反而狡诈残忍。这是因为他们在酷刑苛法之下,惯于背信弃约,养成巧诈奸邪之风。所以说酷刑严法是不能造就国民诚信的品格。只有靠不断的诚信的教育。所以帝尧登位伊始,便废除酷刑苛政,大大减轻百姓的各种压力,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尚书·吕刑》载:帝尧放逐三苗后,便立“三后”辅佐朝政,“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穀”。即伯夷降典以正民心,禹平水土以定民

《尚书》中“信”的考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尚书》中“信”的考述作者:曾高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尚书》是我国一部主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到秦穆公的历史事实,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信”字出现了7次,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诚信思想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vka94epbk44p5c1cp2i5zpak1cslt00df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