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 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

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

1 / 8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

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

“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 / 8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3.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

“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

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1[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

《历史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 / 8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

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4.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1]“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2]“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3]“进人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

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4 / 8

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

第一,他认为商品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第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第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生产可以满足让你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

5.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②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③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材料]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宣布,

1992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5 /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vhul5ghzs5v45r56fo51lh1d7s0s50094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