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①②③④⑥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答案】 B

【点拨】 由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依据核外电子排布克推知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一步依据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可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B项符合题意。

2.根据原子结构特征,可以把可以归入此类的微粒是( )

三种微粒归为一类。下列微粒中,

【答案】 B

【点拨】 题中都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

A.C、Al、P B.N、Si、S C.O、P、Cl D.F、S、Ar

【解析】 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则很容易出错。

1 / 1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由图可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总会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设A的核电荷数为x,则B和C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8-1)+(x+8+1)=2x+16=4x,得x=8,所以A为O,B为P,C为Cl。

【答案】 C

4.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nm 主要化合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的原子序数最小

B.相同条件下,L、M的单质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L C.T、Q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 D.M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作耐火材料 【答案】 D

5.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

A.①② C.③⑤ 【答案】 B

6.如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7/1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③④ D.③④⑤

L 0.160 +2 M 0.143 +3 Q 0.102 +6、-2 R 0.089 +2 T 0.074 -2

A.X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都是气体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D.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X>Y>Z>W 【答案】 D

7.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甲比乙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2 / 1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A.只有④ C.①②③ 【答案】 C

B.只有① D.全部

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答案】 C

【点拨】 Fe+2H===Fe2+H2↑,加入CuSO4时发生反应Cu2+Fe===Cu+Fe2,

反应掉少量的Fe,生成的Cu和Fe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由于盐酸足量,Fe全部反应,A中少量Fe跟Cu2反应,减少了同盐酸反应的Fe的量,产生的氢气也就减少了。

9.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 B.Q1+Q2>2Q3 C.Q1+Q2

点燃

【点拨】 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每破坏1molH—H和1molCl—Cl必生成2molH—Cl,由于燃烧放热,所以Q1+Q2<2O3。

10.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A正确;物质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错误;任何化学反应

3 / 1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都经历了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不是由反应条件确定。如合成氨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但它却是释放能量的反应D正确。

【答案】 C

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 C

【点拨】 A、D是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B、C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但B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2.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知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答案】 A、B

【点拨】 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吸收热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能量越低表明这种状态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石墨和金刚石能量不同,但通过一定的能量变化可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答案】 C

【点拨】 A中废旧电池填埋处理易造成污染,B中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中所有燃烧是放热反应,但达不到燃点反应不会进行。

14.把a、b、c、d四块金属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组成原电池。若a、b上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a>b>c>d C.c>a>b>d

B.a>c>d>b D.b>d>c>a

4 / 1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

【解析】 原电池中活泼金属被腐蚀做负极,故金属活泼性:a>b,c>d,a>c,d>b则a>c>d>b。

【答案】 B

【点拨】 金属活动性强的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相同状态下的金属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判断;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大,其活动性越弱。

②根据相同条件下,同种酸的盐溶液的pH的大小来判断:pH越大,其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③根据相同条件下,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反应越剧烈,其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④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来判断;活泼的金属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⑤根据金属的冶炼方法来判断,活动性顺序一般为:可用热分解冶炼的金属<可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只能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

⑥根据原电池正负极来判断;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正极。 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Cu片作正极、Fe片作负极,相互连接后插入到CuSO4溶液中,Cu片上有Cu析出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放出气泡速率加快 【解析】 A选项中将相互接触的Fe片与铜片,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Fe片作负极不断溶解,Cu片作正极,H在Cu片上得到电子形成H2,故A正确;B选项中可以构成Fe-Cu、CuSO4溶液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Cu2+2e===Cu;负极反应为Fe-2e===Fe2

,故Cu片上有Cu析出,正确;C选项中将Cu插入FeCl3溶液中时,发生化学反应:Cu

+2FeCl3===CuCl2+2FeCl2,而不是铜片上析出Fe,故C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Zn粒和稀盐酸加入CuCl2溶液,Zn置换出的Cu附着在Zn的表面,在稀盐酸中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快了产生H2的速率。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和电极反应的产物及原电池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电极反应的实质。

【答案】 C

16.关于锌、铜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C.负极的反应式为2H+2e===H2↑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

5 / 11

3v63s5027f1xep036fj71ujtp7zr5k019m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