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生成。如控制乙酸生成可以用甘油代替葡萄糖,降温至30℃培养。 8 氧对厌氧菌毒害机制
对比:生物体内,氧气被转化为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对生物体是剧毒物,好氧菌中有SOD,也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将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最终转化为无毒的水,从而不受氧的毒害。
首先,厌氧菌也无细胞色素氧化酶,无法利用氧气。 其次,厌氧菌无超氧化物歧化酶将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从而受到氧的毒害。
9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规律,如何调整。 pH变化规律:
细胞内pH在培养过程中维持基本恒定的中性。
细胞外pH随着生长过程呈现变酸或变碱的现象,以变酸占较大部分。
培养基中碳氮比高,培养过程中pH变酸,碳氮比低,培养过程中pH变碱。 pH调整方法:
酸碱中和治标,调整碳氮比及通气量治本。 10 微生物培养装置类型 瓶曲,盘曲,通风曲。
浅层液体培养,深层液体培养。 11 厌氧菌培养三大件
厌氧罐技术,厌氧手套箱,亨盖特滚管技术
厌氧罐技术原理,抽,充,抽,充,抽,充混合氮气二氧化碳氢气8:1:1,少量氧用钯催化剂变为水去除。 12 灭菌,消毒,防腐,化疗
灭菌,强烈理化因素使一切微生物丧失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较温和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一致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化疗:选择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宿主无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宿主传染病的措施。
高温灭菌,巴氏消毒,低温缺氧高渗高酸高糖高醇加防腐剂等办法防腐,磺胺化学药抗生物生物药物化疗 13 石炭酸系数
一定时间10min,供试药品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倍数与石炭酸能达到同样作用是的最高稀释倍数之比。
14 磺胺 及其增效剂TMF 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似细菌的生长因子对氨基苯甲酸,在合成二氢叶酸时竞争拮抗,合成假二氢叶酸而不能继续合成四氢叶酸,TMF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不能合成四氢叶酸,增加磺胺的抑制作用。
15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8种 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 降解细胞壁 ,溶葡球菌素
干扰细胞膜,短杆菌素,多粘菌素 抑制蛋白质合成,链新卡四伊嘌氯红林 抑制DNA合成,灰黄霉素
抑制DNA复制,丝裂霉素 抑制RNA转率,放线菌素D 抑制RNA合成,利福平 16 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制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病毒性感染,未见特效抗生素。 青霉素和红霉素对抗G+ 链霉素和新霉素对抗G-
庆大霉素,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对抗G+G-
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对抗G+G-立克次氏体,广谱。 17 抗药性,产生途径。磺胺为例
微生物对常接触的药物逐渐产生耐受性。
产生途径主要途径是遗传,包括基因突变,遗传重组, 质粒转移。 对磺胺产生抗药性原因:形成救护机制,能利用外源叶酸或者增加二氢叶酸合成酶的表达量。 第七章
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实验人,实验发表时间。 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F.Griffith,1928年。 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M.chase ,1952年。
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H.Fraenkel ,1956年。
经典转化实验内容: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落光滑为致病的S型,没有的为R型,通过加热灭活细菌感染动物实验和细菌培养实验,通过抽提内容物DNA蛋白荚膜等与菌体混合进行培养,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感染实验内容:噬菌体感染生长在放射性磷和硫元素培养基的大肠杆菌,最终产生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蛋白外壳。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内容:将烟草花叶病毒用苯酚溶液分离蛋白与RNA,RNA能感染烟草,并能在烟草病斑中分离到大量病毒颗粒。证RNA是遗传物质。 2 为什么验证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都选择微生物进行实验。
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良好的模式生物,多样性,简单性,易生长繁殖,繁殖快,菌落形态可见,环境与微生物的影响直接性。 3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7个水平
细胞水平,遗传物质在细胞核或核区,部分是单细胞多核
细胞核水平,真核是核酸与蛋白结合为核染色体,原核不结合蛋白 染色体水平,微生物多数单倍体,动植物只有生殖细胞是单倍体
核酸水平,大部分DNA,少部分RNA,大部分双链,少部分单链,原核环状 基因水平,最小遗传单位,能自主复制,1000-1500bp
密码子水平,三联体决定一个氨基酸,起始AUG,终止UAA,UAG,UGA 核苷酸水平,DNA的ATGC,RNA的AUGC 4 质粒,特点,种类,理论和实践意义
质粒:凡游离于原核基因组外具自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环双链DNA,cccDNA 特点:麻花状螺旋结构,基因为核基因组的1%,独立于细胞内的复制子,携带表达特殊功能的基因,严紧控制型与核基因组同步表达数量少,少数可在菌株间转移如FR,在吖啶类染料等培养基上质粒自主复制受抑制子代不再带有质粒称为质粒消除,质粒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如F称为附加体,重组功能在质粒间或者质
粒与核基因间。 种类:
F、决定细菌性别和具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R、表达抗药性
col,编码大肠杆菌素,抑制或杀死其他近缘细菌或同种不同菌株
Ti,整合到宿主核基因中,稳定遗传下去,表达根瘤,能携带任何基因进入。 Ri,整合到宿主核基因中,稳定遗传下去,表达毛状根无根瘤。 mega, 巨大质粒,带有生物固氮基因 降解性质粒,降解复杂有机物的基因 5 影音平板培养法
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突变是在接触环境前产生的。
通过盖印章的方式并挑选培养基对应位置的准抗性菌株,反复多次,筛选到纯的抗性菌株。
6 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关键步骤。
诱变育种:采用理化因素处理菌群,一方面提高突变几率,一方面采用便捷的方法筛选到合格目的株。
突变是随机的,筛选是定向的,因此筛选更为重要 诱变剂:
物理类:非电离辐射类,紫外线,激光,离子束。电离辐射类,X射线,γ射线,快中子。
化学类:吖啶类,烷化剂,碱基类
最简单高效的诱变剂,物理为紫外,化学为烷化剂 7 Ames Test艾姆式检测癌症剂的原理
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有致癌物的方法。 快速,准确,经济 具体: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8 什么是基因工程,说明基本操作
基因工程: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改造细胞遗传核心,使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最大限度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基本过程:
目的基因取得:3方法,微动植提取,逆转录,化学合成。
载体选择:4条件,自主复制,宿主内繁殖,仅一限内切口最佳,有遗传标记 体外重组,限内切,连接,
导入宿主,氯化钙促进宿主对质粒吸收 筛选和鉴定 大规模培养
9 菌种衰退的原因,如何区分衰退,饰变,杂菌污染 菌种的遗传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如果不认真进行人工选择和定期筛选则会产生负变体,放任其发展则会导致负变体泛滥,导致菌种整体性的衰退。
10 比较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融合。属于遗传重组形式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试菌的DNA片段到核基因组而获得后者的部分遗传性状 转化因子的本质是离体的DNA片段。
转导:利用缺陷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与核基因组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新遗传性状。
转移到受体菌的F与核基因接合为Hfr菌株,供体菌因有F质粒称为F+菌,受体菌无F质粒,称为F-,Hfr菌株如果发生F质粒拖泥带水的脱落,则称为Fˊ菌株。
原生质融合:两种具有不同的特殊性状的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借以获得兼性性状的稳定重组子过程。
融合过程:溶菌酶或蜗牛消化酶去壁,在促融合剂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再经培养成菌落后通过影印平板法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中,选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融合子。
第八章
1 土壤是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所需菌种。 土壤中含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因此是微生物资源库 耕作层中微生物10倍序增加
原生动物,藻类,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细菌。
取土壤悬浮到水中,过滤得到滤液,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所需菌种。 2 讨论空气,尘埃,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关系
3 检验饮用水采用大肠杆菌菌落数的原因,我国标准。 温血动物肠道中大肠杆菌是正常菌群,数量多,使用大肠杆菌数判断饮用水质量,可以避免掉计量数量极少的肠道致病菌的难题,我国标准24h,37℃,1ml水中细菌数≤100个,48h,37℃,1L水中,大肠杆菌数≤3个。 4 防腐和防癌的区别
5 嗜热菌,理论和实践重要性。
能生活高温条件下的细菌,是嗜热菌。
理论上,Pfu激烈火球菌最适生长温度100℃,其DNA聚合酶取代了Taq聚合酶用于PCR。
实践上,嗜热菌生长速度快,能耐高温,单位质量细胞的产物产量高,不怕染杂菌等优点,在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混合培养,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说明混合培养
混合培养是几种微生物混合发酵培养。属于微生物互生。 维生素C是由葡萄糖经化学和发酵法共4步联合作用得到。步骤2和3采用混合培养。步骤2是醋杆菌,步骤3是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7 瘤胃微生物,它们与反刍动物间存在哪些共生关系。 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属于共生。 反刍动物为微生物提供养料,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和菌体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
8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氧、氢循环中的作用
大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只够光合作用使用20年,而微生物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
机碳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
9 氮素循环,为什么微生物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氮素循环中关键物质,氮气,铵根,亚硝酸盐,硝酸盐,有机氮。彼此间转化形成氮素循环。
8个循环步骤有6步是微生物参与,而且生物固氮85%是微生物参与的。
8类反应,生物固氮成铵态氮,硝化作用经亚硝酸盐成硝酸盐,硝酸盐还原作用成有机氮,氨化作用成铵态氮,铵盐同化作用成有机氮,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成亚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成氮气
10 污水治理中,为什么微生物处理法最有效
污水相当于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利用污水中有机物等营养进行代谢生长。 11 完全混合曝气法 12 生物转盘法
13 有机垃圾的好氧分解法 14 三合一生态温室的优越性 15 沼气发酵阶段,特点
16 甲烷形成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辅酶 17 甲烷形成途径
18 发光细菌发光机制
第九章
1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三者关系 三因素:病原体,宿主免疫力,环境因素 2 人兽共患病,举例
人兽共患病:传染病能在人与其他脊椎动物间发生自然转移而引起的共患疾病。 疯牛病,鼠疫,狂犬病,炭疽病,口蹄疾。
3 幽门螺杆菌,对人的危害,检出方法,预防方法 幽门螺杆菌,简称Hp
引发胃癌等10种胃病和6种其他疾病,称为感染王。
碳13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杆菌产生的脲酶分解C13标记的尿素为C13标记的二氧化碳,呼出的二氧化碳再使用灵敏的检测仪测定C13。 通过口腔传染,注意食物消毒及分食。 4 人类面临的传染病形势,能否完全消灭
虽然抗生素应用消灭了一些传染病,但由于病菌的抗药性等变异会卷土重来,以及逐渐出现新的病原菌,使得传染病层出不穷。 5 带菌状态,在传染病流行中起什么作用
传染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 隐形传染:高免疫低毒力产生的底损害症状。 带菌状态:免疫与毒力各有优势,使得病原体不大量繁殖且限制于局部的长期对峙状态。
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隐性传染或传染病愈后宿主常为带菌者,将成为传染源。 6 鲎试剂法,测定内毒素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鲎试剂法称为鲎血清内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法。
内毒素:化学成分是脂多糖,G-细菌指示物。热稳定性极高干热250℃2h。 鲎血清变性细胞裂解产物与内毒素或膜磷壁酸特异及高灵敏性发生凝胶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