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探究后汇报,教师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指导,就是为了落实教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 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 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 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文章。
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板书 内容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指引 引诱 逗引 1. 雨点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 )我出去。 2. 多亏老班长为我们( )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这么快走出草地。 3. 在金钱的( )下,很多年轻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 )这件雨衣上有袖子,( )可以伸出手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 ( )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 )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 3. ( )妈妈说得都对,蕾蕾( )认为妈妈是在故意为难她。 三、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想的是 2.“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其实“我”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买酱油,而是 。 【答案】 一、1.逗引 2.指引 3.引诱 二、1.因为 所以 2.虽然 但是 3.即使 也 三、1.下雨了就能穿上新雨衣了。2.借此机会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走一走。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作者介绍】
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8届中央委员。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出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96年
开始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2006年11月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人称文坛“美女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斗篷 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披风通常无斗篷袖。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做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蒜薹 又称蒜毫,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常被误写作“蒜苔”。蒜薹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目前蔬菜冷藏业中贮量最大、贮期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具有多种营养功效。农村的每一家都会种上几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组词。
(筒 桶) 水 竹 炮 油 (篷 蓬) 帐 勃 莲 布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这篇课文围绕“ ”这个中心意思,运用具体事例表达出了作者的心情。 2.把下列事例按照课文中叙述的顺序重新排列。
( )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 ( )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 )我开始盼着变天。
( )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 ( )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 )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有没有像课文中作者一样的经历,写一件事情来表达出自己“盼”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水桶 竹筒 炮筒 油桶 帐篷 蓬勃 莲蓬 篷布
二、二、1.你向窗外看一眼吧。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怎么会不高兴呢?3.我的心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三、1.盼 2.563412 四、略
16 盼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写“雨衣、袖筒、斗篷”等15个词语。 2.能把握课文内容,知道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3.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并能选择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把握课文内容,知道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并能选择最生动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优质教案(含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