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b、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 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c、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d、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e、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f、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g、 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h、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i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j、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k、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 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l、管沟中的管线,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 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五、地下室设备房部分基坑支护方案:
1、基坑边坡支护:
由于基坑深3~4米,为防止边坡垮塌,必须对基坑壁进行边坡支护,
地下室设备房即-3.3m部分, 靠碧水龙庭花园一面按设计变更要求,釆用护壁予制砼管桩, 桩长9m, 桩与桩的净空为80cm, 土方挖走后, 将原有土基修平压实, 在桩与桩的中间土层加钢丝用膨胀镙栓固定在两桩上保护,其余三面土方开挖釆用放坡,基坑壁放坡系数拟采用: 1:1放坡系数,并且在放坡土上用1:3水泥砂浆30mm厚覆盖圧平。防止下雨水渗入斜坡土层内,开挖后根据实际情况后作适当调整。按本工程基础尺寸,四周预留1000宽作为工作面。
2、安全措施:
同时在基坑四周均用Φ48钢管搭设1.20m高钢管安全防护栏杆,打入土中200cm,横杆两道,并挂好安全网与安全标志,在基坑南面设临时施工出入口一处(如下图)。
1、夜间施工根据需要设置照明设施及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2、人工挖土的施工人员要按规定戴好安全帽,不准穿拖鞋和无跟鞋上工地。
3、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上下基坑应设置安全爬梯通道。 4、所有的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方可允许参加施工。
3、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考虑工程与水文地质及边坡支护条件、开挖深度、进行排水,视周边环境对边坡位移的要求、边坡坡顶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
监控。
1、各种原材料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所有施工用具要符合安全要求,作业时要配备安全用具。 3、在基坑开挖期间,设专人检查基坑稳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施工负责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4、在施工中如发现局部边坡位移较大,须立即停止开挖,通知围护单位做好加固或加锚杆处理,进行边坡喷砼,待稳定后继续开挖。
5、坑边不准堆积弃土,不准堆放建筑材料、存放机械、水泥罐及行车。
6、坑边不得常有流水,防止渗水进入基坑及冲刷边坡,降低边坡稳定。
(2)应急预案
项目部应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责、协同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项目部预备医用药箱及医用临时用具,如剪刀、止血钥、叶子等,医用棉球、碘酒、棉杆、医用纱布、医用胶布、应急救援用具及药品。
(3)事故处理原则
项目部在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主动的面对所发生的事故。严禁隐瞒不报违者一查到底,追究到底。
4、排水措施:
根据基坑底内的实际情况,四周增设排水沟,在基坑底外面设800*800*1000mm的积水沉降井,并配备一台50污水泵将坑内积水抽出排至施工场地外城市排水管网。
六、基坑监测方案
为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从土方开挖开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测基坑周边的变形,及时反馈及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使基坑不发生意外破坏和变形,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现特在此过程中增设基坑支护监测措施,具体如下:
1.监测内容:
①. 基坑变形; ②. 沉降观测;
2.观测点设置:
①. 基准点应选择在距离建筑物50-100m范围内,以基岩或坚实的土层为基础,顶部加工成圆球形状,以便于立尺。
②.护坡水平位移观测点在帽梁适当上布设,测点间距3-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③.护坡倾斜观测在已开挖后的桩上下各设一点,间距10~15米,用水泥钉固定;
④.基坑变形观测点,用红漆作标记;
⑤.沉降观测标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20~30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3.观测方法:
①.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主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早晚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