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化”同步 推进“一业”振兴 ——铜仁市2012年
人均GDP破万元
文Ⅰ夏庆丰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2
2012年是铜仁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年。一年来,铜仁市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克服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加快“三化”同步,推进“一业”振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开创了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新局面。
经济保持高位运行
2012年,铜仁市全年地方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17%,实现了人均GDP破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财政总收入63.73亿元,增长25.89%;公共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2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802元,增长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贵州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三,税收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六。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长昆铁路加快建设,铜玉城际铁路实质性开工前期准备有序推进;铜大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结束了铜仁中心城
区与外界无高速公路连接的历史;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至石阡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环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在建高速公路里程513.1公里;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完成通村油路建设1426公里,通村油路率从上年的22.5%提高到31%;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实质性开工,铜仁至贵阳航班加密至每天往返8个班次,至广州航线复航实现周往返4个班次;乌江航道整治工程和通航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水利建设“三位一体”规划深入实施。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德江长丰水库建设加快,江口鱼粮、玉屏白岩河、印江栗子园、松桃盐井、思南过水湾5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实施7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万山小云南、大兴水利枢纽工程等8座中型水库和松桃陆家坝、玉屏青山冲等5座小(1)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34万人,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增加烟水配套灌溉面积5.45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2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8.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2.98%,提高1.51个百分点。
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沙沱电站准备下闸蓄水,铜松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市移动电话拥有率达42%,移动通信基站达3900个,互联网用户达14万户。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2012年,铜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93:27.93:43.14调整为26.80:29.50:43.70,这表明铜仁市已经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实质性转型,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断增强,质量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启动建设黔东工业聚集区,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发展。全市12个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19个,完成投资83.9亿元,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大兴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龙开发区被贵州省确定为“511”产业示范园区,碧江区、印江县、沿河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工、续建工业项目507个,建成投产204个,创年度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上年的236家增加到368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1%。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茶叶、蔬果、核桃、中药材、油茶五大主导产业,全市粮经比从上年的4 7:5 3调整为43:57,茶园面积达103.5万亩,居贵州省第二。规划建设畜牧产业示范区8个、农业产业园区28个;松桃县、江口县扶贫产业示范园区被列为省级试点;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34.3%;组建茶叶行业协会,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完成烟叶收购70.49万担。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9.8%。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快速增长。启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成功举办铜仁市第一届旅发大会、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中华龙舟大赛等节会赛事。在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开展了铜仁形象宣传,梵净山、大明边城、石阡温泉群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万山汞矿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推动下,预计铜仁市2012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58.8亿元,增长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