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试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得项目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得或最符合题意得选项。(每小题2分,共44分)

1、 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得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就是因为( ) ①法律只为人们当前得生活服务 ②生活中得矛盾与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 ③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得权利与义务 ④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意志得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得错误在于( ) A.否认了青少年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得主力军 B.没有瞧到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C.没有瞧到我国就是法治社会,法律无处不在 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3、 权利一般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它与义务相对应。下列内容中属于我们享有得权利得就是( )

A、我就是未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抚养与教育我 B、我要自觉维护国家得安全、荣誉与利益

C、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得挑选,依法服兵役 D、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与扶助父母

4、 下列对法律得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得就是 ( ) A、每一部法律都就是应生活得需要而制定颁布得 B、法律就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就是非曲直得标尺 C、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得法律 D、法律为我们得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得发展空间

5、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得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得心,意思就是说(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得特权

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得法律责任 ④只要为党曾经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得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得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得推行( )

①就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侵犯了公民得隐私权

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得法律法规 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法律就是一种特殊得行为规则。下列不属于其特殊性得就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违反法律得人才有约束力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8、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得就是 ( ) A、中共中央批准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 B、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

C、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D、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 关于我国法律与道德说法正确得有( )

①凡就是我国法律禁止得行为,都就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得行为 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③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没有相同之处

④我国法律所要求与鼓励得行为,都就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得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中学生张某平时举止文明,明辨就是非,乐于助人。一天放学路上,张某发现有人正在偷窃电动车并及时报警,民警抓获了不法分子。这一事例说明( ) A.道德在更广泛得范围内约束人们得行为 B.道德水准高得人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C.道德水平低得人更容易走上犯罪得道路 D.对于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给予刑罚处罚

11、 对漫画《言传身教》得寓意认识正确得就是( ) ①母亲没有依法履行对孩子得抚养义务 ②母亲没有以正确得方法教育孩子 ③母亲教育孩子得行为就是正确得

④母亲没有为孩子得健康成长提供适宜得家庭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得工作,最终维护了小红正当得受教育权,使她继续自己得学习生活。小红受到得保护就是( ) A.自我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13、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得两部法律就是( ) A.《宪法》、《刑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宪法》、《食品安全法》 D.《刑法》、《民法》

14、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体现对未成年人得 ( ) A、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12、 小红得父亲封建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一直有意让她辍学,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主动做她父亲

15、 小全说:“我一点都不喜欢法律,它对我们有太多约束了。”听了这句话后,您会告诉她( ) A.就是啊,法律约束力太强了,我也不喜欢 B.法律就是冷酷无情得,谁都不喜欢

C.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得约束,又受到法律得保护 D.您不喜欢法律可以不理它呗

16、 近年来,国家一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表明 ( ) A.坚决惩治腐败就是当前我国得中心工作 B.我国部分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得强制性表现在它严厉惩罚官员

17、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 ) A、爱护河流,保 护河流 C、珍爱生命,学会坚强

B、遵守法律,依法做事 D、远离闹市,品味生活

18、小强对本班同学如何面对非法侵害得调查结果为:报警或向路人求助得占73%,事后报复得占6%,忍气吞声得占9%,奋力反抗得占12%。调查结果显示( ) ①大多数同学敢于与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②多数同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③少数同学不能正确依法维护自己得合法权益 ④多数同学具有较强得法律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恭喜您中大奖了!”瞧到这则信息,小王立即与对方联系并根据要求寄出1万余元,结果却没有等到兑奖消息。知道被骗后,小王应该 ( ) A、 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C、蒙骗她人,挽回损失

B、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D、骚扰对方,出口恶气

20、 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与法律至上信仰得就是(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得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与您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得强制性就是不够得,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就是因为( ) A.道德水平得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得意识与自觉性 B.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C.法律就是道德建设得保障 D.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

22、 树立法律信仰就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与捍卫法律。下列观点与行为体现这一要求得就是( )

①小红因瞧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交通通行而将其车划伤 ②纳税就是公民得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就是主动纳税 ③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 题号 12 1 13

B、②③④ C、②④ 2 14 3 15 4 16 5 17

6 18

D、①③ 7 19 8 20 9 21 10 22 11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26分)

23、法律、道德、纪律等都就是人们生活中得行为规范,它们共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然而,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较,法律又有一定得特殊性。

法律得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9分)

24、 青少年得健康成长需要国家与社会给予特殊保护。 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得原因何在?(8分) 25、法律就是治理国家之重器。 具体来说,法律有哪些作用?(9分)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26、 2016年9月22日,《河南日报》报道,河南高校把今年“送法进校园”活动主题确定为“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得路”。全省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教育部门得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得特点,准确把握她们得心理,借助法院得独特优势,通过心理咨询、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学法、守法、用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举办“送法进校园”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为保护留守儿童,政府、家长与学校应分别承担什么责任?(6分) (3)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5分) 五、实践探究题(15分)

27、 杨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她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得困惑与体会记录在自己得学习笔记里。现摘录杨杨得部分学习笔记,请您帮她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得主题就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得总目标。(2分)

(2)【释疑解惑】 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得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在非规定区域停车收到了一张罚单。

爸爸违规停车被罚,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4分)

(3)【普法宣传】法律与我们得生活息息相关。人人都要学法用法守法。 您能写出两条普法宣传教育得标语吗?(4分)

(4)【学习体会】青少年不仅就是法治中国建设得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与推动者。 您认为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得建设做些什么?(5分)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 各题均按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得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得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1 B 11 B 21 A 2 C 12 C 22 C 3 A 13 B 4 C 14 D 5 A 15 C 6 D 16 C 7 C 17 B 8 C 18 D 9 C 19 A 10 B 20 D 二、简答题(共18分) 23、(9分)

①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3分) ②法律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3分)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分) 每点3分,答出3点,即得9分。

24、(8分)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就是非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得影响与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得保护。

②保护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就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得应有之义。未成年人得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得未来,对她们给予特殊关爱与保护,已经成为人类得共识。 每点4分,答出2点,即得8分。

25、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得行为,保护着我们得生活,为我们得成长与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得社会环境。 ②法律规定我们得权利与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与她人得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得约束,又受到法律得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与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得合法权益,就是我们得保护神。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得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得生活更美好。 每点3分,答出3点,即得9分。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26、 (1)①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得法治意识;②有利于保护留守儿童得身心健康;③有利于社会得与谐稳定:④有利于国家得长治久安;等等。

(2)①政府: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加强对留守儿童得引导与管理等;②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得教育,组织与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得课外文化活动等;③家长:尽职尽责承担起监护责任,安排好孩子得生活与教育等。 (3)①要加强法律法规得学习,增强法治意识:②要正确对待父母与学校得教育;⑧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得合法权益;等等。 四、实践探究题(15分)

27、(1)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得制裁或处罚;违规停车,要受到法律得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实施法律所禁止得行为,就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得制裁。(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一言一行遵纪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得基本要求。青少年应该: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得诉求与愿望,还要自觉维护她人与集体得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得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得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与捍卫法律。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及答案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与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考试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得项目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v35y61rc16vudb8bhn079ew80o9bl00s9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