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摘 要

近几年来,教育体制和观念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之一就是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美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艺术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际艺术教育交流活动的日夜增多,国外一些可以借鉴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被系统的地介绍和引进。这一切都为我国艺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更新观念、大胆探索,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新思想、新观念。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小学生的基础文化科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因为美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美术教育

一、情感及情感教育

1、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和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而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教育对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门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近代大教育 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美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然而,在不断发展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众多美术教师却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证明,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美术素养是同步发展、互相作用的。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术素养;同时,提高了的审美素质与美术素养也为学生高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石。这样,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跳出那种把美术教育仅仅当作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手段的狭隘眼界,真正把美术教学当做学习、交流和探索的过程。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满足感、渴求感与自豪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生产,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审美作品活动。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情感教育不仅是引发学生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洞察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人,是不配做孩子们的师长的。学生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但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就是他们每个都怀有强烈的向师性。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视“老师相信不相信自己”“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否占有一定的位置?”等问题。对老师都抱有无限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比别的同学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午到更多的爱护和关怀。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忽视了,关心得少了,那么,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认为自老师心目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于是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干什么都没有劲头。我们做教师的常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虽然并没有讲出来,但是学生是可以察觉出来的。这就是情感的传递性。别看是小学生,对这一点是十分敏感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全校大扫除,我看水桶很小,就叫其中一个孩子去了。可我回头一看,另外那个孩子失望地神情,突然意识到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于是也让他去了。这个孩子激动地不得了。一个很小的水桶,两个孩子一手拎一边,高兴地回来了,幸福洋溢在脸上。正如林格伦在他的《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学生来说,关心的需要,是必须给予满足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这

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

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摘要近几年来,教育体制和观念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之一就是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美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v1yp2vxts7g2499hh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