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马涛
来源:《职业时空》2013年第10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切实落实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环境,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文章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也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成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毕业之前会安排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中实践,体会工作的过程。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加深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其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时间,并通过实习来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进入了深入改革的时期,可以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契机,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或者面谈的方式,了解学校教育和职业需求之间的适应情况,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基础和依据,为教学改革等提供一些参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都在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也需要借助于顶岗实习这个过程。对于顶岗实习阶段,很多学校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落实顶岗实习,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形式
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办学责任社会分担,利益共享。目前校企合作的类型包括有三种:紧密型、合作型、松散型。企业在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要发挥更大作用,需要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顶岗实习期间,受校企合作的形式、专业特点、学生人数以及区域发展等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在组织形式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模式。目前,顶岗实习在组织形式上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院校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是由校方联系安排,并统一指定,学校会和一些企业签订有顶岗实习协议,保持长期的合作。包括:学校和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以订单班的形式到相关企业参与实习;有“校中厂”,那么相对应专业的部分学生可以在“校中厂”中完成顶岗实习。“厂中校”也是现在采用的顶岗实习形式之一。这种做法下学生对实习岗位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任何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学生对实习岗位不够珍惜,难以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进入准员工角色。
二是学生自主落实。学生在正式参加顶岗实习前,接触相关企业,或者通过家人和熟悉的人介绍到某个企业开展实习,岗位由学生自主获取。但学校不便于宏观管理,学生实习单位性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的学生谋求岗位时间长,实际实习时间不够。
三是院校安排和学生自主落实相结合。有些专业,企业很难同时安排大量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一些学生也不愿意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所以由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相结合。对于理工科的同学选择到工厂或生产制造型岗位实习,对于经管等文科专业的同学通常选择到一些连锁经营店、餐饮等公司从事市场销售、行政、采购、人事等性质的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实习态度
实习期间学生的态度和心态是很重要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的一项实践性课程,绝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自己还是学生的角色,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安排的一部分,在顶岗实习期间不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实习身份的自我定位不准,缺乏顶岗劳动和吃苦的思想准备,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流动性比较大。实习场所和实习环境不同于学校,实习的地点分散和实习内容的独立性导致顶岗实习管理上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学校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学生强调在上下班和实习期间都要注意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也要注意交通、饮食、财务和个人安全等。 2.实习的岗位安排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每一届相同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比较多,与学校合作的单位同意招收实习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人才的需求是一定的,无法满足集中顶岗实习的需求,很多学校安排学生分散进行顶岗实习,一部分同学可能需要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因此一个教学班往往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这就大大增加了顶岗实习的计划、安排、管理和指导的难度,如何对这部分同学的实习情况监督和考评存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实习的待遇
顶岗实习单位如果是学校统一安排,那么顶岗实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同用人单位统一签订用工合同,有的学校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用工合同上只是对企业的管理、岗位的提供、解决食宿问题等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往往没有关于学生劳动报酬方面的约定,企业通常象征性地给一些生活费,同工不同酬,部分学生感觉实习期间是企业的免费或者廉价劳动力,学生的劳动得不到肯定和保障,极易产生矛盾,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实习工资,让实习工作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 4.实习期间的沟通
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除了承担顶岗实习的工作,还有学校内其它教学安排,而且指导教师不会一直在实习场所,有的时候学生可能已经离开实习单位或者不参加实习了,到最后检验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其他情况,因此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实习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必要的指导。 5.实习的成绩考核
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学校如何进行考核,都是重要的内容。成绩考核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使学生真正参加顶岗实习,参加社会实践。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的内容具有差异性,其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且当前多数院校对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多停留在最后考核检查阶段,缺乏全过程的管理和实时监督,使顶岗实习质量和实效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在成绩考核期间要采用综合评定法,多角度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可采取的控制顶岗实习的对策
顶岗实习既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时期,也是高职院校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的时期。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和实习环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来完善实习指导。 1.事前控制
在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学生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实习期间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则以及考核要求等,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企业职工”,顶替企业的其他职工来开展岗位工作。应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加强岗位责任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学生顶岗实习的正确心态,增强和提升其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做到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同时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