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只凭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对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建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分类 2.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 3.输血与献血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分别不同类型的血型 2.安全输血的原则 3.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
四、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配以学生发现总结归纳老师完善细化、师生讨论交流、老师讲授等方法。
五、方法指导
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之前的课堂上讲过血液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失血过多就会失去生命,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失去血,让我们逃离生命危险呢?(对!就是输血)资料:2004年元月初,包头市某女青年因手术失血过多,血库里没有适合给她输血的存血,因而面临生命危险,本地电台及时广播了消息后,市民挤满了血站的献血大厅踊跃献血,一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那大家的血都是一样的吗?是不是随意的一个人就可以把血献给需要输血的人呢?当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的血型和正确的输血原则。(板书:血型和输血)
(讲授新课)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就会建议我们进行血液化验,
化验后医生也会告诉我们血型,那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的血型呢?(同学们回答自己的血型,将同学们回答的各种类型的血型进行板书)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血型,但是我们记录下来只有A型,B型,AB型,O型。那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吗?(板书血型的发现)
(互动1:学习血型的发现历史,让同学们了解血型分类的原理) 根据对课本的预习谁回答一下血型发现的时间和科学家的名字?(学生回答)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奖。那是为什么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板书:血型分配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思考并回答刚才的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总结后板书: 血型 凝集原 A A B B AB AB 凝集 O O 不凝集 A型标准血清不凝集素 凝素 (含凝集素B) B型标准血清 凝集 (含凝集素A) 不凝素 凝集 不凝集 兰德斯坦纳发现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再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这是为什么献血时先要检查血型。那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讨论2:讨论输血的原则)
同型血之间可以输吗?对,以输同型血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