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农村师资队伍现状的忧与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讲到中国国情的一些数字时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村人口占69%,可以说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体,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从安徽省教育工会开展的调查中可以看到,1.6亿儿童同在蓝天下,却不能享受公共财政雨露的滋润,广大农村儿童根本享受不了也不可能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同等的优质教育待遇。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问题,已成为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随着群众高层次的教育需求,绝大多数在初中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及家长都寄希望于读高中考大学,其他初中毕业生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及技术教育学校,中师及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丧失了生源。目前,全国各地停办了一大批中等师范学校。殊不知,这对农村经济及教育事业发展、师资素质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近年来,高中的扩招,加之部分优秀教师受城市和高薪诱惑离岗,教师奇缺,没办法,只能是拼命地从初中拔(拔走的当然大多是初中的骨干教师或年轻有潜力的教师),初中不够了就只好从小学拔,小学的接近退休年龄的退休,而读本科的师范生有谁愿意到农村中小学岗位任教呢?农村中小学没有了新生力量注入,缺教师的学校就只好请代课教师,这样就导致了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过高,师资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
目前,我县小学教师1234人,50岁以上的有223人,40岁至50岁之间的有507人,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2%,35岁以下357人,占教师总数的28.9%,若除去县城及周边稍好一点的学校来算,教师年龄结构更是令人堪忧。试看我镇一小学师资现状:该校现有教师14人,其中男教师12人,女教师2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1人,占7.14%,36—45岁的3人,占21.42%,46—49岁的2人,占14.28%,50岁及以上的8人,占57.14%;本科1人,专科1人,中师6人,高中3人,初中3人。管中窥豹,略知一斑。按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农村基础教育优秀人才在不断地流失,却又引不来新生力量,再过三年五载,将是一个什么局面?难怪有识之士感叹:如今山区农村师资现状是没有新人,缺少能人,老人看门,绵力支撑。
综上,笔者认为,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欲办好基础教育,全赖于高质量的师资,因而就必须从办好师范开始,只有对师范学校做政策性鼓励,确保师范学校加速发展,落实师范毕业生就业,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才能促进农村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