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奠定基石新课程改革贯穿了一条明晰的改革逻辑: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聚焦“课程、课堂、教师”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正在全球展开。况且,按照教学论“三角形模型”,大凡教学总是基于三大要素“儿童、教师、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意义
1、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它明确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2、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坐标系,它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行为。 3、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测量仪,它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4、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1、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能力为重
1、小学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
提高专业能力。
2、中学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1、小学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
1、小学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2、中学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二)、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幼儿保教工作(教学教育、中学教育)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6、关爱幼儿(小学生),重视幼儿(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幼儿(中小学生)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中小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中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中小学生) 。
8、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中学,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1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9.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20.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三)、专业知识
1、小学教师,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2、中学教师,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四)、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中学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五)、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