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注重交流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那方面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说出与人民币相关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梳理)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们要爱护它,不能再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零花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六、课堂检测 1.填一填 7元=( )角 50角=( )元 7元6角=( )角 16角=( )元( )角 30角=( )元 23角=( )元( )角 2.一本书3元,一个转笔刀1元8角。 (1)拿5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如果够了,应找回多少钱? 七、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复习课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厘米的认于美好 识》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姜倩倩 主备人 于美好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 “这是怎么回教材分析 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食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3.初步学会用高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安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重难点突破生亲切感。 及小课题研2.设计大量实际测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 究落实策略 3.设计一些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和估计物体长度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计意识。 课前谈话:故事《阿福的新衣》 一、感知厘米、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1.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长呢?看老师手里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请你也在盒里拿出1厘米的小棒,体会一下它有多长吧。 (2)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用小手比划出1厘米,怎么知道你比划得准不准? (3)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物体长大约1厘米? 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师边指边说从这儿到这儿)大约1厘米。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尺子了,当你忘记1厘米有多长时,可以随时教学流程 拿出来看看。 2.认识几厘米 (1)我们认识1厘米了,那2厘米、 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用小棒摆出来,你想摆几厘米就摆几厘米? 谁知道他摆得是多长? 你怎么知道的? 那我要摆出6厘米长,就得需要几个1厘米? (2)大家摆得真好,我们来看这根彩条长是几厘米呢?(课件呈现,分别是3厘米,6厘米,18厘米) 这个彩条长多少呢(指向18厘米的彩条)?举手的同学怎么这么少了?看来一下子不能看出来,对吧?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彩条长多少厘米吗? 标上数字后,你看它像什么呀?(对,尺子)科学家就是这样发明出尺子。我们天天用到尺子,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智多星交流会,介绍一下尺子的有关知识。小组四人交流。 二、认识尺子、探究测量 1.认识直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谁先来交流? 师相机进行板书:0刻度 刻度线 Cm 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真不错,还有哪到哪也是1厘米? 他们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学生找到:从0-2,从0—3,那从0到4、从0到5呢,你能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谁还能找到不同的几厘米?板书:1——3,3——5,5——8, 2.测量长度 大家对尺子了解的真多呀,知道尺子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吗?用直尺量一下彩条的长度,想想量时注意什么? 谁来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样测量的? 同意吗?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辨析:看小军和小刚他们是怎样量的。你看他量的对不对呢?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目标评价 1.动手操作:量长方形各边的长 那你能不能自己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是几厘米呢?拿出作业纸,写在上面。量好了用精神的坐姿告诉老师。 2.断尺 咱们都成功了,可小强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彩条的长度呢?谁来帮帮他。 除了数,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7-2=5,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看看前面咱找过的,这个方法好用吗? 四、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其实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方便还发明了软尺来测量衣服,发明了很长的卷尺用于室外的测量等。我们今天认识的厘米只是比较短的一个长度单位,随着今后的学习,会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作进一步研究。 五、课堂检测,达成目标 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于美好 姜倩倩 主备人 于美好 本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对小教材分析 学阶段数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建立“乘法”概念比较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在与加法的比较中认识到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2.会把“求几个几相加”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解答,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3.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4.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多个相同给家属相加的繁琐性与乘法学习的必重难点突破及小课题研要性。 究落实策略 2.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中组织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一:师生变魔术。 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葛老师我还会变教学流程 魔术呢,现在我先给大家来表演个小魔术。下面看好,我手里现在是一个纸圈,我将沿中间将纸圈剪开,剪完后你猜猜会是个什么样的? 好,我开始剪了,瞪大眼睛仔细看,哇(剪完后还是一个纸圈)…… 你们想变吗?我这儿还有一些为你们准备的纸圈,不过变之前我还要在这些小纸圈上施加点神奇的魔力。 师把纸圈放到魔术布里先向左转三圈再向右转三圈,发给学生剪之前强调安全。(生动手剪) (学生变出来的是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怎么回事呢?这样吧,如果在下面的活动中你们能表现的很出色,我下课后就将这个小秘密告诉大家好吗?下面各小组将你们变出的作品拿过来,老师帮你们贴在黑板上,看,漂亮吗?那你能用一个同数相加的算式来计算一下我们一共变出了多少个纸圈吗? (生回答,师板书:2+2+2+2+2+2=12) 活动二:看魔术学乘法 刚才我这个业余魔术师给大家变了个小魔术,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注意看完后我们要比比谁能提出问题,行吗?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专业的魔术师变魔术时的一个画面,开动你的小脑筋看能提出哪些需要用同数相加来解决的问题?(生提完后,师板书3+3=6 4+4+4=12 6+6+6+6=24 ) 瞪大眼睛专业魔术师的表演开始了,你瞧魔术师把手一抬一串宝葫芦就变出来了。现在谁又想提一个需要用同数相加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生提问)你们能用同数相加的算式算出来吗?这个问题我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交流后,师板书5+5+5+5+5+5+5+5=40 (课件出示24串宝葫芦)那这次呢?这是几个5?你能在练习本上用同数相加的算式表示出来吗?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不写了,怎么回事呢?是呀,这样写起来很长,很麻烦,那你能想一个好办法写起来不这么麻烦吗? 你真了不起,还知道乘法。那你会把8个5相加的这个算式写成乘法吗?为什么这样写?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对呀,其实当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种写起来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比如说这个算式我们一看是8个5相加所以写成8×5=40或 5×8=40。这种方法的名字叫乘法。刚才这位同学真厉害,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看咱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实这个算式中各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咱们来猜猜好吗? 你看在加法算式中的这两个数咱们叫加数,那乘法算式中的数叫什么呢?对,这两个数叫因数,这个符号叫乘号,但我们读的时候只读乘,它是这样写的,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先向左斜,再向右斜。它的样子长得像加号把小脑袋一歪。 你看,黑板上现在有许多刚才我们提出的同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用新学的这种乘法来写。咱们先来看第一个……(结合情境图将前面提到的3+3=6 4+4+4=12 6+6+6+6=24等算式改写成乘法,并说出乘法中每个乘数表示的意思。) 活动三:生活中的乘法。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1)每人都有两只手掌,每只手掌有5个手指就是一个5,用乘法来表示就是1×5,那两只呢,…… (2)看我手中的鲜奶干吃片,你能说说这是几个几,快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 (3)在咱们今天上课的这个会场里,我们的身边其实也藏着许多需要能乘法来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快快行动起来,用你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然后将算式写在这个表格中,咱们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小组人数、凳子腿、桌子腿、彩笔、小辨等等) 活动四:魔术布上找数学 你能提一个需要用同数相加的算式或者是乘法算式来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后先用加法表示,再用乘法表示。) 活动五:总结反思 文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015.4.8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人民币的认识》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 于美好 姜倩倩 主备人 于美好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存了多少钱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发现等实践活动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人民币的换算是这一课的难点,仅是静态的记忆关系式来换算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数学学习自身就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机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组织好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等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检验组织教学。在教学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列现实问题的重难点突破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及小课题研识。 究落实策略 2.在实践活动中更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供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一、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出示一个盒子),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个小朋友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教学流程 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悉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