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两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本课程的学习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后进行。 1.2设计思路
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48,共计3学分。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思路。 (4)坚定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立场。
(5)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 2.2职业技能目标:
(1)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能够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4)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 知识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克思主义中国? 技能要求 课时 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1 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化两大理论之间的关系; ? 理解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 ?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 ?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历史经验; ?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 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 ? ?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正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 ? ? ? 领会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提高将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自觉性 8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领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2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3 社会主义建4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2 建设中国特5 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 学会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4 社会主义本6 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4
? 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认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 ? 正确认识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含义;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含义 ? 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 建设中国特8 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了解并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 ? 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实现祖国完9 全统一的理论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抵制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2 ?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身体力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8 ? 树立改革的理念,增强对外开放的自信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4 ? 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
? 中国特色社10 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 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 ? ?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掌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 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种依靠力量; 认识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只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中国特色社12 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 义事业。 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体现。 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党的建设的意义。 13 期末考核 总计 理清全书脉络和复习重点内容 随堂考试 3 48 ? 宣传党的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 ? 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理解各种职业,学会尊重他人,努力学习,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4 ? 领会和拥护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主权。 2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课程使用教育部指定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由本书编写祖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于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教材会不定期修改,教学须采用最新版。 4.2教学方法
(1)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从社会现实,学校环境和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空洞说教。
(2)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创设一些模拟场景,帮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3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我校已经与上海市中共四大纪念馆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带学生去参观学习。
(4)利用学生社团和校园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院学生社团为支撑,进行一些主题活动,将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也可以借助于学院的运动会、文化节、技能大赛等活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4.4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考核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是否对国情、社情和民情有所了解,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等内容。期末考试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实行开卷考试。
(3)下列考核内容除平时和期末所占比重固定之外,其他方面任课教师可以灵活掌握,不做硬性规定,但要保存好相关数据,如点名册,学生试卷等。
项目 考勤 平时表现 随堂作业 课堂表现 期末成绩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职各专业。
随堂考试 核算权重 15 15 10 60 备注 每学期旷课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迟到三次算作旷课一次 每学期三次随堂作业,每次五分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学习小结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