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题试题十六(全国卷II)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Cl—35.5 K—39 Mn—55 Fe—56 Zn—65
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7、(2024·济南期末)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品质的白瓷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
B.瓷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因此陶瓷属于金属材料 C.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白瓷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窑变”时,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由于还原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颜色的低价态化合物,D项正确。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ClO中所含H—Cl键的数目为NA B.8.8 g乙酸乙酯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4NA
C.1.2 g C与0.1 mol C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生成的CO分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 L 0.1 mol·L1 HCl溶液中滴加氨水至pH=7,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A 解析 A.HClO的结构式为H—O—Cl,不存在H—Cl键,故A错误;B.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8.8 g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故碳原子数为0.4NA,高温故B正确;C.C与CO2在高温下反应的方程式为:C+CO2=====2CO,1.2 g C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0.1 mol CO2反应生成0.2 mol的CO,即0.2NA,故C错误;D.常温时,pH=7为中性,标准状
+),n(Cl-)=0.1 况下,pH=7为酸性,即c(H+)>c(OH-),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c(Cl-)>c(NH4
-
+
+的数目小于0.1N,故D错误。 mol,则NH4A
答案 B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三氟化氮的电子式:
+
+
-
C.小苏打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23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解析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图示为S2-的结构示意图,A项错误;NF3的电子式为
,B项错误;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C项错误;HClO分子中H、Cl均与O形成共价键,其结构式为H—O—Cl,D项正确。 答案 D
10、(2024·北京,8)2024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
115B. 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答案 D
解析 Rb为碱金属,属于第五周期元素,故In亦为第五周期元素,由In的核外电子排布可得In与Al同主族,即为第ⅢA族元素,A项正确;115 49In的中子数为115-49=66,质子数为49,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In(OH)3 11、锌-空气电池由活性炭(空气扩散极)、锌、苛性碱溶液构成,其中活性炭部分浸泡在苛性碱溶液中,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负极产物是Z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 B.原理图中的隔离膜为质子交换膜 C.负极反应式为Zn+H2O-2e===ZnO+2H D.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 3.2 g O2 答案 A 解析 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空气,为电池提供氧化剂,选项A正确;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苛性碱溶液,负极消耗OH-,正极产生OH-,OH-从正极移向负极,故隔离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选项B错误;电解质溶液显碱性,H+不能稳定存在,正确的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选项C错误;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消耗0.05 mol O2,即1.6 g,选项D错误。 - + 12.(2024·西安高三模拟)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N2(g)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3v(N2)=v(CO) 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一氧化碳在t时刻的瞬时速率 C.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曲线甲将转变为曲线乙 答案 D 解析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3v(N2)=v(CO),A项正确;c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的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为一氧化碳的瞬时速率,B项正确;图像中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由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得到,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C项正确;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新的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不同,CO的平衡浓度不会相同,D项错误。 13、(2024年朝阳5月)25℃时,用一定浓度NaOH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恰好反应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种类和浓度有关 B.b点溶液的pH=7 C.a→c过程中,n(CH3COO)不断增大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OH?)>c(CH3COO)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5分).(2024年北京海淀5月)过氧乙酸(CH3CO3H)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易爆炸。常用于空气、器材的消毒,可由乙酸与H2O2在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aq) + H2O2(aq) CH3CO3H(aq) + H2O(l) ΔH = –13.7 kJ/mol - - (1)市售过氧乙酸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1%,原因是_______。 (2)利用上述反应制备760 g CH3CO3H,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 (3)取质量相等的冰醋酸和50% H2O2溶液混合均匀,在一定量硫酸催化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在25 oC下,测定不同时间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1所示。 过氧乙酸质量分数/% 过氧乙酸质量分数/% 实验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测定24小时所得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数据如图2所示。 反应时间/h 反应温度/℃ 图1 图2 ① 实验1中,若反应混合液的总质量为m g,依据图1数据计算,在0 ~ 6 h间, υ(CH3CO3H) = _______ g / h。(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② 综合图1、图2分析,与20 oC相比,25 oC时过氧乙酸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写出2条)。 (4)SV-1、SV-2是两种常用于实验研究的病毒,粒径分别为40 nm和70 nm。病毒在水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题试题十六(全国卷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