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值与检测方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值与检测方法

2011-2-10 13:39 张曼1孙宁玲2

1. 北京世纪坛医院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近十多年的研究证实,血液中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5】。因此,血浆Hcy的实验室检测正逐渐受到重视。鉴于临床应用的需求在逐渐增多,临床医生对Hcy的病理生理意义和临床意义的理解也在逐渐提高, 但临床医师对目前血浆Hcy的检测及界定值的认识还缺乏统一认识,因此,本文拟就相关内容作一述评。 1. Hcy概述

Hcy是由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在体内主要通过再甲基化、转硫作用两种途径进行代谢:其一,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酶,以N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Hcy被甲基化生成蛋氨酸。此过程的关键酶是以维生素B2为辅酶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该酶使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N5-甲基四氢叶酸,其作用非常重要;其二,Hcy与丝氨酸结合,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作用下,以维生素B6为辅酶,生成胱硫醚,后者再裂解为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参与代谢,形成转硫化途径。 当上述代谢途径受阻时,Hcy在细胞内蓄积,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慢性病理损害。参与Hcy代谢的酶(如MTHFR和CBS)如有遗传缺陷可导致严重的高Hcy血症,而由于营养因素导致的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缺乏同样可产生高Hcy血症。就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而言,营养因素(包括烹调、饮食习惯)在目前可能更为多见、更为重要。

除遗传、营养因素外,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蛋氨酸食物等)、药物和某些疾病因素等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血浆Hcy水平。 血浆中约75%的Hcy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Hcy,其余的则主要以二硫键结合的Hcy-Hcy、Hcy-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为游离型;只有1~2%以还原型Hcy存在于血浆中。通常测定的是血浆中所有形式Hcy总和,即总Hcy(total Homocysteine,tHcy)。

2. Hcy界值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

一般认为,血浆tHcy正常值参考范围为5~15μmol/L(高效液相色谱法),当血浆tHcy≥15μmol/L时,即为高Hcy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也有学者认为正常健康人血浆tHcy应小于12μmol/L【6】。当血浆tHcy>40μmol/L时即超出肾阈值,可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尿,这种情况主要见于遗传病。单测一次空腹血

浆tHcy会使55%高Hcy血症漏诊,故国际上采用蛋氨酸负荷试验增加高Hcy血症的检出率。

Boushey等人发现,男性血浆tHcy浓度介于~μmol/L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低于μmol/L者的2倍,而高于μmol/L者,其危险性则增加6倍,因此Boushey于1995年建议理想的血浆tHcy浓度应低于10μmol/L【7】。 Guilliams【8】认为,Hcy不再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标记物,而是一个致病因子。作者列举下列基于临床资料的统计学模型来阐明血浆tHcy水平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当Hcy为μmol/L时,患冠心病的风险比已超过1,以后随着Hcy上升,特别是大于10μmol/L后,冠心病风险也几乎呈线性上升,直到Hcy水平达20μmol/L以上时才趋于效应平台,但此时风险比已近12。

2004年,在Toole等人【9】进行的著名“预防脑卒中的维生素干预RCT试验”(VISP试验)中,明确定义男性Hcy>μmol/L、女性Hcy≥μmol/L即为轻到中度高Hcy血症患者,并纳入为受试人群。该试验虽未证实高剂量维生素较之低剂量维生素更有益于预防脑卒中,但明确显示脑卒中风险与血浆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在排除了VISP试验中肾功能不全及维生素B12状态因素后的再分析结果表明,脑卒中风险降低21%。Arauz等人【10】在39名由颈动脉剥离引起的脑梗塞患者中观察到血浆Hcy平均水平仅为μmol/L,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μmol/L。

2006年,美国高血压协会(ASH)和脑卒中协会(ASA)发布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11】。在该指南里,高Hcy血症被列为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并定义Hcy>10μmol/L即为高Hcy血症,建议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B6、B12和叶酸。

2009年,我国台湾学者Sun等【12】为确定血浆Hcy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临界值,调查了总共2009人的队列,并已追踪随访13年。结果发现,当Hcy>μmol/L时,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倍,而当Hcy>μ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倍。因此,作者认为:血浆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有显著关联性,μmol/L和μmol/L可确定分别为Hcy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及死亡风险的界值。 综上所述,基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第一”原则,对血浆tHcy正常值范围的界定应宜低不宜高,10μmol/L可视为Hcy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临界值,一旦血浆tHcy>10μmol/L,即应提倡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零级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如补充叶酸和/或其它固定复方制剂如依那普利叶酸片、和/或B族维生素等,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一旦合并高血压(即H型高血压),根据已有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高血压患者tHcy>10μmol/L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比正常人增加10-30倍,如果同时为MTHFRC677T的TT纯合突变基因型携带者,风险可高达40倍以上,因此tHcy>10μmol/L即可视为高危,而tHcy>15μmol/L则可视为极高危。 3. Hcy检测方法

(1)同位素法 通过14C标记的腺苷与tHcy缩合后,经色谱分离,液体闪烁计数放射强度来测定tHcy浓度。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由于操作繁琐且有放射污染,虽经改良也未能推广使用。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是目前比较成熟且可推广使用的方法,方法学包括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HPLC-柱后衍生-紫外检测法或荧光检测法和HPLC-电化学检测法。目前已有tHcy全自动的HPLC-荧光检测仪问世。Bartesaghi等人【13】建立的不用内标HPLC法同样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测定精度和分析速度可用于大样本分析。

(3)荧光偏振免疫检测(FPLA)法 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但价格昂贵,故短时期内不易普及。检测时,首先用二巯基苏糖醇将结合型Hcy还原出来,然后通过特异性的S腺苷Hcy合成酶催化Hcy转变为S腺苷Hcy,与作为示踪物的荧光素标记S腺苷Hcy类似物一起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性结合,引起示踪物偏光性改变,从而检测出Hcy浓度。

(4)酶免疫测定法 这种方法也需要将Hcy先转化为S腺苷Hcy,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并在450nm处检测。加入蛋氨酸与半胱氨酸对检测结果均无影响,无交叉反应。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HPLC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

(5)循环酶法 是近年发展起来、可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一种技术,它使tHcy检测更加快速、方便。其原理是结合的Hcy(氧化形式)被还原成游离的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的催化下和丝氨酸反应生成L-胱硫醚,后者被胱硫醚-β-裂解酶分解成Hcy和丙酮酸,丙酮酸参与NADH显色反应,生成的Hcy再次参与第一步反应,如此循环。该方法与HPLC法相关性良好,无需样本预处理,目前正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综上所述在Hcy的检测方法上,循环酶法(生化法)更简便、易行,有利于各医院的检测,可以在临床广泛采纳。

4.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已知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维生素和叶酸的代谢有关,当叶酸代谢异常或缺乏时可呈现高Hcy,高Hcy可通过炎症反应途径使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产生心脑血管疾病。最新文献研究陆续提示,高Hcy不仅与出生缺陷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而且也与许多常见病如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症等有关。已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部分的高Hcy现象,同时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肾功能障碍的患者(Hcy的排泄异常)均可使血浆中Hcy增高,因此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需要治疗的。我国是高卒中发生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在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我们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危险因素外,对高Hcy现象,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给于重视,及早的检出,积极地综合干预,有利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防治。 参考文献

[1] Herrmann W. Significa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Clin Lab. 2006, 52(7-8): 367-374.

[2] Wald DS, Law M, Morris JK.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analysis. BMJ. 2002, 325(7374): 1202. [3] Xiaobin Wang, Xianhui Qin, Hakan Demirtas, 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 a meta analysis[J]. Lancet, 2007, 369:1876-1882

[4] Saposnik G, Ray JG, Sheridan P, et al. Homocysteine-lowering therapy and stroke risk, severity, and disability: additional findings from the HOPE 2 trial. Stroke. 2009, 40(4): 1365-1372.

[5] 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 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中华医学杂志, 2008, 88(47): 3316-3318 [6] Casta?on MM, Lauricella AM, Kordich L,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cutoff values for venous thrombosis. Clin Chem Lab Med. 2007, 45(2):232-236. [7] Boushey CJ, Beresford SA, Omenn GS, et al.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Probable benefits of increasing folic acid intakes. JAMA. 1995,274(13): 1049-1057.

[8] Guilliams TG. Homocysteine –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s: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J] J Am Nutra Assoc. 2004, 7(1):11-21.

[9] Toole JF, Malinow MR, Chambless LE, et al. Lowering homocystein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o prevent recurrent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the Vitamin Intervention for Stroke Prevention (VIS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 291(5): 565-575.

[10] Arauz A, Hoyos L, Cantú C, Mild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low folate concentrations as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arterial dissection. Cerebrovasc Dis. 2007,24(2-3):210-214.

[11] Sacco RL, Adams R, Albers G, 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troke: co-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irculation, 2006, 113: e409-449

[12] Sun Y, Chien KL, Hsu HC, et al. Use of serum homocysteine to predict strok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eath in Ethnic Chinese: a 12-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irc J 2009,73: 1423-1430

[13] Bartesaghi S, Accinni R, De Leo G, et al. A new HPLC micromethod to measure 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 in newborn. J Pharm Biomed Anal. 2001, 24(5-6): 1137-1141. 【作者简介】

张曼博士,女,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知名专家进社区”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任常务理事。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检验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委员委员。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专家,国家基因扩增实验室验收专家,国家质量监督管理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产杂志编委,医师进修杂志编委等多种职务。

孙宁玲博士,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高血压病房以及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和心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常务理事,北京高血压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副主委。兼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以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10余家一类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早年曾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高血压研究中心进修学习。长期从事高血压临床和基础研究。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值与检测方法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值与检测方法2011-2-1013:39张曼1孙宁玲21.北京世纪坛医院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十多年的研究证实,血液中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5】。因此,血浆Hcy的实验室检测正逐渐受到重视。鉴于临床应用的需求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unmh16hwo5o77k30e8m0fvqu4yw9b00pb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