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将对本课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
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可简洁)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
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教学重难点定为:体
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拨启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涉及的教法太多了)。在学法上,
我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间穿插“反复诵读法”、“勾画圈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排排搭石课件,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在初读阶段学生对搭石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在精读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寻找描写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汇报。
2、品析词句,体会情感。引导学生通过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并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 3、课堂小练笔
“假如遇上······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看不见的心灵美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主题进行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五)课后拓展,巩固新知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开始。我设计的小练笔如下: 让学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在本课的板书设计方面,我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脉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搭石(边说课边板书,把板书落实到说课中去) 家乡的一道风景
和谐美谦让美尊老美 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主,学法为重的教学原则。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搭石》说课稿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