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机械能守恒和功能关系
专题限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等边三角形框架用三根轻杆制成,边长为L,在其中两个顶点处各固定一个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现将三角形框架的第三个顶点悬挂在天花板上O点,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OB杆恰好静止于竖直方向.不计一切摩擦,将力F撤去,框架绕O点自由转动,则( )
A.力F撤去前,AB杆的拉力为零 B.力F撤去前,AB杆的拉力不为零
C.撤去F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3gL 2
23gLD.撤去F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3答案:A
解析:撤去F之前,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和OB杆的拉力,由于受力平衡,故杆AB的拉力为零,故A正确,B错误;A、B球用杆相连,速度相等,撤去F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的过
LL13gL2
程系统机械能守恒:2mg-mg=(2m+m)v,解得v=,故C、D错误.
2223
2.(2018·天津卷)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 )
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运动员做曲线运动,所以合力一定不为零,A错误;运动员受力如图所示,在圆弧轨道内,重力沿垂直曲面的分力与曲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故有FN-
1
v2v2
mgcos θ=m,FN=m+mgcos θ,运动过程中速率恒定,且θ在减小,所以曲面对运
RR动员的支持力越来越大,根据f=μFN可知摩擦力越来越大,B错误;运动员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质量不变,即动能不变,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做功为零,C正确;因为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D错误.
3.(2018·陕西西北大附中)如图,固定在地面的斜面体上开有凹槽,槽内紧挨着放置六个半径均为r的相同小球,各球编号如图.斜面与水平轨道OA平滑连接,OA长度为6r.现将六个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小球离开A点后均做平抛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各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球6在OA段机械能增大 B.全过程中球1的机械能减少 C.球1的水平射程最小 D.六个球落地点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球6在OA段运动时,由受力分析可知斜面上球在加速,球5对球6的作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球6的机械能增加,对4、5小球受力分析同理可知动能增加,故A错误;对球1受力分析,球1对球2的作用力做正功,则球2对球1的作用力做负功,球1机械能减少,故B正确;由于有部分小球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斜面上的小球仍在加速,故可知离开A点时球6的速度最小,水平射程最小,故C错误;由C可知,球6水平射程最小,球3、2、1速度相等,水平射程相同,故D错误.
4.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A B
2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设机械能为E,小球离地面高度为x时速度12vE为v,则有mgx+mv=E,可变形为x=-+,由此方程可知图线为开口向左、顶点在
22gmg2
?E,0?的抛物线,故选项A正确.
?mg???
5.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A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第一次用手托住物体使它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恰好自然分开.第二次在A处静止释放物体,物体到达B处时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物体在B处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 B.两个过程中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都守恒 12C.第一次物体克服手的作用力做的功为mv
2
D.两个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都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答案:C
解析:在B处重力与弹力相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选项A错误;由于第一次用手托住物体使它从A处缓慢下降,这个过程有手对物体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故选项B错误;第一次重物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要克服弹簧拉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知mgh-W-W弹力=0,第二次根据动能定理:mgh-W弹力
1212
=mv,联立方程可以得到:W=mv,故选项C正确;在第22
弹力
一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mgh-W-W=0,可以得到克服弹簧做功为:W弹力
=mgh-W,
即弹性势能增加量都小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故选项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6.(2019·全国卷Ⅱ)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总等于动能Ek与重力势能Ep之和.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总和Ep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由图中数据可得(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