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绝对有用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经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冷静、沉着、心细:带两瓶水,一块小毛巾,保持冷静,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道题目,该放弃的放弃;

2、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切忌答非所问,不要算出答案就选择,再稍微考虑一下,不要调入陷阱,有时有限制要求(抗震); 3、该放弃的放弃,做自己能抓住的题目,要稳、准,要做到速度和正确率的统一;

4、第一天要先做多选题,认真、耐心的分析,寻找出处,不怕麻烦,每道题目可以有4分钟的时间,不要慌乱,要准;

5、第二天要先看一遍题目,做自己会做的、能做对的,做21道以上题目就算成功,注意解题步骤和条理性。

关于专业考试备考的几点体会

本人的考试经历,05年过基础,06年没考,07年案例56,08年案例46,09年158+88终于过。考后看到很多同行总结了自己的备考经验和体会,现在手上不是太忙,也说几句,谈不上经验,希望对参加专业考试的同行朋友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备考前须明白的几点

1、只要自己精心准备,考试过关是水到渠成。

2、坚决打消不用看书或稍微准备一下就能顺利通过的念头,所有说没怎么准备就通过的人都是在装13。

3、2k-3k的考试投资是必须的(主要是购买规范、参考书、计算器等,不包括报名费和去省城的食住行)。

4、复习备考不宜长时间间断(连续不看书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天),使自己一直处于备考的状态中。

5、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6、当成选拔考试,先不要抱着60分就ok的心态。

二、关于复习时的几点

1、复习时间。2009年我是第三次备考,从6月份开始,其中从8月初到考试这一段保证了充分的时间,包括上班时平均每天拿出来的3个小时,每天晚上4个小时,星期6、7两整天。现在回想备考,最清晰的场景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在公交车上看书的那一个多小时,刚开始还感觉有点丢人,后来脸皮厚了没想到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效率还很高,呵呵。我想如果是第一次考专业或平时工作较忙、项目较多的同行,备考的时间还应提前。

2、要求的40几本规范,还是要突出重点,桩基、地基基础、勘察、抗震、地基处理、边坡、基坑和黄土等毋庸置疑是重点,这几本要静下心来全部精读。2009年备考时,由于桩基是新规范,我前后将前5章看了三遍,但后面的施工部分没看,结果第一天的选择题有好几个多选题出自桩基施工部分。

3、应特别注意规范有些条款后的附加条件和图表下面的小字部分,可以说这些是绝大部分所谓“陷阱”的来源。如09年那道计算坡顶建筑基底外边线距坡顶的最小水平距离的案例题,根据地基规范5.4.2条,公式计算结果小于2.5m,但该距离不得小于2.5m。

4、仔细总结历年试题,会发现一些基本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如地基下卧层验算、太沙基固结、滑坡推力、砂土液化、主被动土压力计算、黄土湿陷等,如果在这些题上失分,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特别是地基处理,坚决不能丢分。 5、备考做案例题时一定不要眼高手低,要写出公式、代入数字并仔细快速用自己熟悉的计算器计算出结果,考试后你会感受到长期的备考中始终这样做的好处。另外我认为计算器的选择和熟练使用非常重要,我买的是CASIO的科学计算器。

6、对不会做或做错的题一定要书面总结,这是得到提高的最好途径。 三、关于复习参考书

1、刘兴录的案例分析:历年考题及模拟题详解和于海峰的模拟训练题集我认为属于同类参考书中的上乘资料,虽然也有错误,但瑕不掩瑜,可以说我一页不拉都看了,其中的习题都做了。于海峰的知识点很全面,刘兴录的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都很清晰,如液化指数的计算我就是最终在这本书上弄清楚的。 2、阳岩的专业案例模拟试题与解析,考试前一个月买的,做了其中的7套模拟

题,和上述两本书中的题目有一些重复的,也有一些错误,但总体感觉还可以。钱德玲的考试指南和模拟题集买的最早,但翻了几页感觉不咋样,就撂下没看。李章明的考前30天冲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编书者根本就没有用心,错误忒多,特别是2009年版前面介绍说桩基规范用的是2008年版,结果内容实际是94年版,这个令人难以忍受。

3、其他如张在明的考试宝典、于海峰的培训教材、天大土木系的复习教程、金圣才的过关必做500题等参考书,没有购买也没有仔细看过,无法评论。建议备考的朋友在购买参考书时一定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下再决定。 四、关于考试的几点

1、尽可能带齐所要求的规范和参考书,其中上面说的几本重点规范要带单本,这个绝对会节省一些时间。经典土力学教材(我带了陈仲颐的土力学和华南理工四校合编的地基及基础)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必须要带,其他的如地基处理手册、桩基手册、公路手册、铁路手册等就要看各自的情况了。

2、法律法规及合订本中没有包括的规范也要收齐,实在不想买仔细编辑排版后打印出来,分别夹在几本厚书中,并在前面目录中注明什么内容夹在了哪一页,总之你自己能找到就行(不让带打印和手抄资料的规定简直太荒谬了)。 3、考试那两天要穿舒服并宽松的衣服。考前把手洗干净,要不手心出汗后拿笔很滑。带一瓶水或其他你习惯的饮料,一次不要喝多,保持嗓子不干就好,否则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4、千万先写单位、姓名和准考证号,答题卡也同样先涂好,然后再做题。答题时先易后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实在是不好把握,只能各自体会如何区分题难的程度,需要你马上放弃。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之经验总结(上)

虽然是第一次考专业,但是以多年的考试经验看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总结。不过,总结过来还是总结过去,“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想必是大家的共识。很多人说今年的考题偏,其实不能说偏,而可以说灵活,虽然很小的知

识点,因为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很容易掉进陷阱里面,学只学了半截,只能自认倒霉。

地基基础设计、桩基计算、地基处理、抗震验算、常规试验、基坑与边坡稳定性还有铁路与公路、水利、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等几方面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各个方面,应该说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出的题目有的时候可以是灵活通用的,一定要把握住。临时抱佛脚的功夫只能使自己在考场上发慌以致于发挥失常。

地基基础设计:主要是第五章的内容和载荷试验、基底抗隆起、抗渗流验算。个别还有桩身承载力验算。这部分题目虽然看着很熟悉,但是做非结构设计这一块的接触的不多,理解地不够深刻,所以常出现失误乃至错误。这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需要着重理解。

桩基计算:竖向与水平向力的计算、桩的变形;这也是基础性的部分,需要着重理解。

地基处理:置换率、承载力、地基处理面积、堆载预压法

抗震验算:建筑、公路抗震这部分比较简单,可以先做这一部分。不过如果考水工抗震的计算题则因为不熟练变地有些难度。

常规试验:基本上每年都有题目,比较简单,各种土性的抗剪试验与计算、扁铲、十字板、旁压等平常不常做的试验。

基坑与边坡稳定性:土压力、稳定性、嵌固深度计算等有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因为计算量相对其他题目来说有点大或者说题目比较灵活,需要我们的大脑认真分析,所以当出现比较小的计算量时可以做。

铁路与公路、水利:题目简单,因为规范带的不全或者平常看的不多,所以放弃比较可惜。

特殊岩土与不良地质:题目简单,只是平常训练的不多,做题时有些蒙,浪费可惜。

两天考下来,经过长时间复习的人们有这种感觉:如果过了也是及格多一点;如果不过,也是及格少一点。平常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以真题为蓝本,反复地考虑、研究,才能融会贯通,考试时才不会出现一看就蒙、一做就错的现象。

答题策略:考试中间,一定要把规范带全。尤其是铁路、08年新列的规范,都有一两道题目出现,放弃可惜,我有个教训,想来很是后悔。还有工程地质手册(三),基础性、理论的较多,考专业知识时很有帮助;工程地质手册(四),新的内容多,还有公式比较全面,很多人都说要优先翻工程地质手册,特别是特殊性土与不良地质、特殊试验、工程地质这几方面。还有就是规范中的小字与条文说明,一定要抓住重点理解,交叉、多方面理解,因为根据条文能理解出2个,但是题目至少有一个需要我们排除,这就需要多方理解了。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之经验总结(下)

考试题目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千万别蒙,一开始就蒙,起码把个小时才能稳定下来,而且思考能力也大大折扣。同时不要拘泥于一个题目,不会的先可以搁过,有很多人都是先做工程经济、抗震方面的题目,这样可以稳定情绪。找规范时,多数在条文说明与小字里面,还有就是在铁路规范与工程地质手册里面。不过现在的题目理解性的占了一部分,不可小视。

案例题,首先要通篇看一遍,把其中的25道题目选出来,再在这25道里面挑选容易的先做,很多时候是因为紧张,分析能力有所下降,到考试最后,往往因为有了感觉,相反理解起来会容易点。如果一遍做的和答案不一样,则要多看公式说明,如果还是不一样,则需要自己下决心搁过,回头再想,可能简单一些。还有就是一些题目看着比较长,其实比较简单,不放弃为好,我就是因为看着有点长,觉得难,放弃之后觉得可惜,对于铁路、公路或者水利的题目,有时看得比较少,但是急于找不到公式显得不划算。最后呢,比的就是心态,心态稳定则发挥稳定。

岩、土、水三位一体;承载力、变形、稳定三位一体;铁、公路、工民建、水利三位一体;荷载、压缩、抗剪试验三位一体;勘察、设计、施工三位一体;

绝对有用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经验 

1、冷静、沉着、心细:带两瓶水,一块小毛巾,保持冷静,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道题目,该放弃的放弃;2、一定要仔细,看清题目,切忌答非所问,不要算出答案就选择,再稍微考虑一下,不要调入陷阱,有时有限制要求(抗震);3、该放弃的放弃,做自己能抓住的题目,要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uloh28dbf6tzp833x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