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治疗
热奄包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或穴位上,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透过体表渗入经络,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沉重、麻木;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肛肠科术后引起的排尿不畅、腹部不适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月经期及是否妊娠。 3.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 4.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 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2.操作时间: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药包,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适宜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根据医嘱,将中药包放微波炉高火加热1分钟,加热至50~60℃。
4.将加热好的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上,盖好盖被,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
5.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及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6.操作完毕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嘱患者避风保暖。 六、注意事项
1.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及炎症、局部感觉障碍处忌用。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温度过低则需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肢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附: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 中药热奄包操作考核查检表
附:
中药热奄包技术操作流程图
核对医嘱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及治疗部位 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热及疼痛的耐受程度等 评估 治疗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时间、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及时告知护士。 告知 治疗盘、中药包、大毛 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每次20分 钟。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患者准备 根据治疗部位,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巾,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等 物品准备 治疗 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若出现水泡,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观察 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 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 整理 记录 记录治疗时间、部位、温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中药热奄包技术操作考核查检表
查检科室: 护士长: 考核项目: 操作护士: 层级: 指标 护士仪表符合要求。5分 操作环境符合要求。2分 核对医嘱:患者信息、临床症状。5分 评估:症状,治疗部位皮肤情况等。5分 告知内容全面,取得患者配合,签署知情告知书。5分 用物齐全,性能良好。3分 查对规范(反问式查对、腕带查对)。5分 体位舒适合理,注意保暖。5分 再次核对,暴露局部皮肤,保护患者隐私。10分 操作流程合理规范: 操作 过程 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处,每次20分钟。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15分 解释、沟通及时有效。2分 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情况。5分 职业防护到位。3分 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3分 操作后 中医辨证健康指导。5分 用物处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手卫生规范。5分 标准 是 否(备注问题) 操作前 准备
签字记录及时准确。2分 体现人文关怀。5分 操作熟练、注意事项指导正确。5分 常见操作并发症及相关理论知识。5分 整体 评价 提问 得分 其他存 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