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上课题目】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级学生
【 教 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2008年2月第3版 【新课标要求】 1.要求
(1)理解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解读课标
分析这条课标,其包含的具体要求有3个:首先,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理解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分析水循环内部之间的关系;其次,“标准”要求学生要理解水循环的意义;第三,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本条“标准”要求的核心。 【设计理念】 课标分析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习者是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从个人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但受外界影响比较大,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喜欢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刺激进行学习。
2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地理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知识内涵丰富,教学中不能过度窄化,应注重地理知识的背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以及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强调其开放性。因而,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图3.1“水圈的构成”认识水圈的构成
②能运用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③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④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①读图分析:读教材中图3.1和图3.2,了解水圈的构成并学会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②归纳创造: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
(1)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结束技能 【课 型】 综合课
【教 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读图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教材上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与教材上的内容,分析理解各部分的原理。 (4)点拨法
在教学的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学生活动1—— 了解水的构成形态 讲解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分布 学生读图 活动1、读图思考 学生将读图方法“升级”,分析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2——思考水循环的概念(分组讨论) 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水循环的概念、过程。 活动3----黄河断流的原因 黄河断流 学生活动4——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老师分析讲解,总结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人的组成部分中那种成分最多?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生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一起回答)不错,是水的存在与否。水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解答,充满对本节知识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老师向学生提听老师提出的问问,导入新课。 题,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的 活动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结束 老师布置作业 总结 新课导入
过渡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 教师带领并监督学生读书 看书归纳解答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增强学生独自思考学习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读图分析,使学生能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新课的学习 形态,各种形态的关 系分布特点及数量特点。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了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组成,那么我们下面来学习陆地水的构成形式。 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构成,这些水体占全球储水量的多少?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的哪些水体?这些水体占全球水量的多少?淡水又是怎样分布的? 1、河流的补给中涉及哪些水体? 2、假设河流与湖泊有水位差异,它们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带领学生看书读图,并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在看书读图时遇到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书和读图来概括出答案 陆地上的水体 读 图 思 考 活动 1 老师监督并辅导学生读图,并在黑板上画出河流与湖泊补给关系示意图。 学生分小组看图使学生学会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的方式。 过渡 活动 2 老师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诗描写的对吗?问什么?从而引出水循环知识的学习。 读图分析水循环发生在那些领域,涉及到那些圈层,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老师监督辅助学学生思考总结得生读图并在黑板出结论 上画出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读图的情况。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水循环活读图看书,解释水循动3 环的概念。 活动 4 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水循环的概念 老师通过画水循加强学生对水循环的示意图总结认真听老师讲解 环的理解 出水循环的概念 巩固学习水循环的方法和步骤。 增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 过渡 我们已经学习了水循环,那么它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 黄河断流 通过对黄河断流的了解,那么水循环的地老师提问并分析解答材料中的几个问题。 老师监督学生阅读并板书意义 学生阅读材料,理解 学生阅读材料 活动6 水循环的意义
理意义是什么? 水循环在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自然界中是不停运动着的,那么海洋中的水又是怎么运动的呢?海水的运动有什么意义?请大家下去预习第二节的内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回去复习巩固,理解掌握水循环过程和意义,并且能够画出水循环示意简图。 总结语 布置作业 记录 巩固本节新课,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时间限定,主要采用板书和版图相结合的方式,归纳知识体系,整个板面一目了然,不缺乏逻辑性,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适宜高一学生学习。具体如下图: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 1定义 3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 2、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自然界的水循环 - 教学设计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