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点:精气的基本概念与精气学说的内容。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2. 难点:①精、气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区别:在哲学中,精即气,是宇宙的生成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而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②中医学的精气理论并非来源于古代哲学中的精气学说,而是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观察、体悟和推理的结果:精概念源于对生殖之精的认识,气概念源于对呼吸之气和人体热气的体悟。 3. 思考题:①古代哲学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与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有何区别?②精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③气机与气化有何区别?④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精气理论有何影响?⑤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有何理论意义? 1.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79 参 考 文 献 2.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1-53 3.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24-446 4. 孙广仁精气考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14-16 5.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9 6.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30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章 节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 教学时数 目 的 要 求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 3. 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 4. 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 1. 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形成 (1)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约5分钟) 教 学 内 容 (2)阴阳学说的产生:①阴阳概念的产生:②阴阳概念的形成;③阴阳学说的形成。(约10分钟) 2.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1)阴阳的涵义:①是指有形之实体,如日月;②是指无形之气;③既指有形实体(阴),又指无形之气(阳),如精与气;④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此为阴阳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含义。 (2)阴阳概念的内涵:①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②相对待是阴阳的基本结构形式,即只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③阴阳只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不等同于矛盾。 (3)阴阳概念的来源:原始涵义:日光的向背;概念形成于《诗经》、《周易》,至《左传》用于医学理论(六气病源说)。(约25分钟) 3. 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 (1)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比类水火的特性来确定:凡类水者皆属阴,类火者皆属阳。(约15分钟) 6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①相对性:可转化;可再分阴阳;因比较的对象不同而异;②绝对性:某些事物的属性固定不变,不可反称。(约25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11 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90 参 考 文 献 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4-61 4.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47-452 5.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57 6. 孙广仁.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6-538 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 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4 1. 重点:①阴阳的基本概念;②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及其相对性。 2. 难点:①阴阳与矛盾的区别;②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理论渊源—阴阳互藏互寓。 3. 思考题:①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与矛盾有何区别?②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③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分别举出理由阐述之。④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章 节 教学时数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规律和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7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阳对立的涵义:①相反,斗争;②制约,压制;③排斥,格柜。重点解释相互制约,并举自然界和人体生理方面的例证。(约10分钟) 2. 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①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教 学 内 容 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②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约15分钟) 3. 阴阳交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①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②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约15分钟) 4. 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消长形式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关联;阴阳之间的此消彼亦消和此长彼亦长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联系。(约10分钟) 5. 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①形式:渐变,突变;②内在依据:阴阳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③条件:阴阳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约15分钟) 6. 阴阳自和与平衡:①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恢复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②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大体均势和稳定状态。(约5分钟) 7. 阴阳对立、又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自和、平衡之间的关系。(约10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阴阳的对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和形式。 2. 难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问题必须讲清,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阴阳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思考题:①阴阳对立的涵义是什么?②阴阳至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③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④阴阳互藏的涵义及其意义各是什么?⑤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各与阴阳的哪些运动规律相关?⑥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⑦阴阳白和的涵义是什么?⑧阴阳平衡的机制是什么?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1-15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62 参 考 文 献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04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1-78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2-462 6. 孙广仁.阴阳相对待概念之研讨.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1-393 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 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37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章 节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8
目 的 要 求 1. 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3. 掌握五行的特性。 4. 掌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 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约10分钟)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约5分钟)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约15分钟) (4)用于疾病的诊断。(约5分钟) (5)用于疾病的防治。(约10分钟) 2.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3. 五行的概念 (1)五行的涵义:①五方;②五材;③五星;④五种元素;⑤五气(六气);⑥五种特性。(约5分钟) (2)五行的概念内涵:①是一个抽象概念;②是对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达;③作为一种方法引入中医学。(约5分钟) 4. 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约15分钟) 5.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1)依据:五行特性。 (2)方法:类比(取象比类),如东方、春、肝属水;演绎(推演络绎),如肝属木,目属肝,故目属木。 (3)五行归类表。(约10分钟) 教 学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 2. 难点:①五行的内涵:是抽象概念,不是具体物质;是说明事物的特性和相互关系的解释性模型。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类比和演绎)。 3. 思考题:①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①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五行的特性是什么?③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5-23 参 考 文 献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2-66;79-83 3. 于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129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9-94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62-472 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1-12 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4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7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章 节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9
教学时数 目 的 要 求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 五行生克 (1)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 (2)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 2. 五行制化与胜复 (1)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约5分钟) (2)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约10分钟) 3. 五行乘侮 (1)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 (2)相梅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 (3)相乘与相悔之间的关系。(约5分钟) 4. 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约10分钟) (2)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虚及其举例。(约10分钟) 教 学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3-25 参 考 文 献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3-86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134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94-97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72-476 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2-14 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48 1. 重点:五行生克制化乘侮及母子相及。 2. 难点:③制化与胜复规律;④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⑤引起相乘和相侮的原因。 3. 思考题:④什么是五行的生克和制化?⑤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⑥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8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章 节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