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

节(二)(含答案)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19? 1.观察突触的结构,回答相关问题

(1)突触的结构: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 (2)其他结构

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特点:单向传递。

??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2)原因?

??②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阅读教材P19~21?

1.根据各级中枢示意图填空

[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④]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神经中枢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

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的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共研探究]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

(1)从图1看出,相邻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型主要有两种,甲为轴突—胞体型,可表示为:;乙为轴突—树突型,可表示为:。

(2)填写图2各部分的名称,其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质上属于细胞结构的细胞膜,突触间隙的液体实质上属于内环境的组织液。

2.神经递质

(1)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其成分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线粒体。

(2)神经递质类型: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3)作用机理: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其本质为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神经递质的去向:①酶水解,②载体运回突触小泡。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2)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③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4.兴奋传递异常分析

(1)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总结升华]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比较项目 结构基础 信号形式(或变化) 速度 方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神经纤维) 电信号 快 可以双向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慢 单向传递 释放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实验分析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但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只能由c点传到d点,不能传到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对点演练]

1.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正误

(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

(2)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

(3)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

(4)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 (5)“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

(6)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7)“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 (8)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解析: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正确。突触组成方式主要分为三类:①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②轴突与树突相接触;③轴突与轴突相接触,故(2)正确,(3)错误。一个神经元的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4)正确。“3”结构为突触小泡,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5)错误。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6)正确。受体和神经递质的结合是具有专一性的,(7)错误。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分泌过程消耗能量,(8)正确。

答案:(1)√ (2)√ (3)× (4)√ (5)× (6)√ (7)× (8)√

[共研探究]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结合教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相关生理功能有关的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脑干。

[注意] 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法对脊髓进行控制,而成年人则能。由此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结合教材P20“资料分析”,从及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分析:

①婴儿会尿床,没有控制排尿的意识。婴儿排尿反射的过程(用字母和箭头表示):C→a→B→b→D。

②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主动排尿的过程(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c→B→b→D。主动排尿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③根据排尿反射示意图得出: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言语区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完成下图,然后分析:

①S区受损出现不能讲话的现象,具体是指:B。 A:口腔和声带不能运动,发不出声音

B: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组织语言,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②我们做英语试题(包括听力测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V区、W区。 ③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生理或病理现象 考试专心答题时 聋哑人表演 “千手观音”舞蹈 某同学跑步时 植物人 高位截瘫 (2)学习与记忆 完成下图并回答问题:

参与或受损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V区和W区参与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参与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19?1.观察突触的结构,回答相关问题(1)突触的结构: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2)其他结构D.轴突,E.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u02j7hfbb5dq8n1sig30fluh9boav00ui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