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甲壳动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甲壳动物生物安全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原有的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极大的制约了养殖业本身的发展。不论采用哪种养殖技术模式,都必须进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无公害健康养殖,这是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唯一出路。下面以对虾为例介绍几种成功的甲壳动物养殖技术模式:

1、提水高密度养殖模式

该模式在国内华南沿海称为高位池养殖,最早建于台湾省,后来在泰国得到普及和应用。1989年湛江市水产局在遂溪常洪虾苗场建造一口高位池,面积为4.6亩,水深2.5米,每亩放苗5万尾,养殖斑节对虾120天,获得亩产808公斤,每亩创收12万元。这种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养殖模式是一种集约式的养殖模式,投资大,产量高,病害少,养成率高。提水式养殖模式基本上可控制WSSV的传染源,切断WSSV的传染途径。

2、封闭或半封闭式过滤海水养殖模式

在没有淡水资源的地区,应一次性纳入养殖所需的海水,经消毒后可养殖对虾。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前提条件是,无论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养殖一定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充氧过程中最好能把残饲、对虾排泄物和死亡的藻类等通过充气环流集中到虾池的中央区。在虾池周边形成较大的洁净水域,为对虾提供清洁的生活空间。在养殖60天后,可逐渐添加消毒的海水,以改良水质,促进对虾生长。这种养殖模式可切断海水中WSSV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增氧机充气确保水质不恶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控制WSSV的暴发。

3、地膜养殖模式

该模式是在高位池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的地膜式养殖,也就是预铺地膜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该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以有效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利用地膜可以完全隔绝虾池与周围环境、切断病原,使对虾不易发生细菌病。

(2)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若虾池水深达到2.4米以上,配备直流式增氧机,结合中间排污,适当换水,效果会更理想。每亩放虾苗8万尾,养殖周期100

天左右,亩产可达1000-1500千克,每千克40-50尾。

(3)清塘晒塘消毒易,可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包括药物与人工。 4、过滤和净化海水防病养殖模式

该模式以自然海水为养虾水源,通过对海水水源进行过滤或净化处理后用于对虾养殖,养殖系统所产生的废物通过特别设计的地膜底池塘、中央排污系统等设施随时可排出废物,废物经过适当处理再排入大海。因此,该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养殖系统,具有随时可调节和交换水源能力,废物不会在养殖系统中累积,因而废水处理成本相对低廉。该模式在海南省和广东粤东生产证实能有效预防虾病的发生,也有利于保证养殖的商品虾品质的安全性。

5、封闭式的海水再循环和零交换水养殖模式

养殖一造虾只用一池水,也就是现在提倡的零交换水系统。整个养殖过程中池水除自然蒸发和吸底污损失采用井水补充外,一律不补充海水,该模式也称为循环生态精养对虾模式,虾池按以下流程循环,虾池→接污池→沉淀→水生生物沟→过滤池→细菌池→虾池。所以它不但是一个节水工程,也是一个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环保工程。

该模式是以投入有益细菌来取代药物防治病害,养殖全过程禁用药物。循环水生态精养模式的虾池可建造在沿海无污染的泥沙或沙质荒地、盐碱池、沼泽地 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在沿海陆地上用混凝地建成圆形的虾池,面积以1-3亩为宜,虾池底及护坡可铺防渗膜材料。

6、分段高位池养虾模式

为避免放养密度过高,尤其在养殖中后期因残饲、排泄物以及败坏的藻类等有机物的堆积而造成水质恶化或池底老化,为此可将养殖期分成为两段或三段。 即采用分段进行养殖,该养殖模式也称为标粗或中间养殖过渡到养成池。1985年作者在深圳市南头试验站对中国明对虾进行标粗养殖及放流增殖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当时采用虾苗放在1亩的虾池进行标粗至3-5公分进行放流,另把一些标粗的虾苗放至5-8亩的虾池进行中间培育,每亩放16万尾养殖至8-10公分放进最后养成池,每亩5万尾,养至每公斤40尾左右的大虾。当从1亩的虾池再标粗移至中间培育时,就可以再利用1亩的虾池再标粗,以此推移。此方式虾苗成长快速,成活率高。

7、半封闭添加淡水养殖模式

在有淡水资源的地区,无论是传统的潮羝纳水式半精养的半集约式养殖模式或高位池养殖模式,都是养殖初期一次性进足海水,以后就逐渐添加淡水。每次添加淡水时虾池的盐度变化幅度不要超过5度,经常观察对虾生长情况,直至对虾要上市前半个月为止。上市前可再加入适当海水使虾池的盐度提高到3-4度, 当加到10度时对虾可上市。此时商品虾肉质结实、味美可口,虾壳皮光滑、售价高。在高密度养殖时需增氧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改良水质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添加淡水养殖模式的优点:(1)可切断从海水中传播WSSV的途径;(2)可大大降低WSSV的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机会;(3)减少海水致病性的菌病;(4)促进对虾生长。

8、优化生态环保系统封闭式养殖模式

该模式利用生态平衡原理对养殖废水采用物理处理、生物降解、微生态调控等现代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新技术,以保证养殖用水的质量,重复利用净化后的海水,节约水源和能源,使大批原有的旧虾池得到改造。

该养殖模式从优化养殖系统的结构入手,把虾鱼混养、虾贝混养、虾藻混养进行技术组合,变单种养殖为多种综合养殖,把利用生态环境与饲料资源上的互补作用的经济水生生物以合理的比例养殖于同一封闭区内,在养殖过程中除虾池投饵外,其他养殖区不再投饵。投入的虾饲料在多级养殖池中通过不同的营养级和生态位上各种养殖生物的多层次利用可以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优化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微藻群落定向培养,对水质进行生态调控、进一步净化水质,每个养殖区既是生产区又是生物净化区,具有生产产品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

甲壳动物抗逆新品种培育技术

品种是水产养殖三大主要物质基础(品种、饲料、水质)之一,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但是,在我国养殖的主要海水种类中,除对海带和紫菜曾经做过比较系统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以外,其它养殖对象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遗传育种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海水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水产养殖的二次创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抗逆新品种的培育技术:

1.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利用特定功能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具有期望功能的生物是近年来很具诱惑力的研究领域。最初的转基因技术主要依赖于显微注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验材料的不同,以简化转基因技术为主要目的,先后研究开发出反转录病毒载体技术、脂质体融合技术、精子携带技术、电穿孔技术和基因枪技术等。上述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但存在着外源基因整合效率低、整合位点的随机性强等问题,从而导致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可控性。胚胎干细胞介导的转基因技术有望克服上述转基因技术的缺点,在特定部位敲除或整合特定功能的基因,使转基因优良品种的培育研究更上一个台阶。在水生生物中,国内外先后进行了鲤、鲫、虹鳟、对虾等许多种动物的转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整合、表达等方面。转移的基因主要有3类:生长激素基因、抗冻蛋白基因和标记用的报告基因。总体来讲,早期的转基因技术存在问题较多,胚胎干细胞介导技术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转基因食物安全性问题也引起社会关注,因此依赖转基因技术生产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是在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改良品种的育种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雌核发育技术。“九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我国相继开展了栉孔扇贝、牡蛎、皱纹盘鲍、珠母贝和

对虾的多倍体育种育苗技术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生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多倍体品种的培育现在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技术难点。以生产三倍体苗种为例,现有生产技术都是通过抑制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三倍体的产生,但该技术至少存在两点不足:其一是诱导的三倍体率达不到100%,且诱导率不稳定;其二是利用该项技术难以开展规模生产。因此,诱导和培育四倍体,通过与二倍体杂交产生100%的三倍体苗种将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三倍体品种培育产业化的重要出路。

3.建立在数量遗传学基础之上的定向选择育种技术

定向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假定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抗逆能力等),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决定并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性状的选择时,首先需要建立遗传变异丰富的基础群体,利用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估算该性状的遗传力,特别是由多个基因的加性效应所产生的遗传力,在此基础上确定选育参数。通过选育每代所获得的进展称做遗传获得量。选育的目的实际上是将有利的性状(基因)进行“富集”,逐步地提高经济性状的表现值。在遗传变异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常采取的措施有诱变、建立纯系或直接利用自然遗传资源进行杂交等。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若干年内,依据数量遗传学原理进行的选择育种技术仍将是其它技术代替不了的技术。首先,由于每一种生物的基因数目庞大,要想从一个基因组中将决定经济性状的所有基因辨别清楚,然后剔除有害基因,将有益基因有效地组合并生产出优良性状的品种来,是任何其他技术在短期内都难以做到的。而选择育种技术则可以在5个或稍多的几个世代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将绝大多数的有益基因组合到优良品种中。其次,选择育种技术是符合我国海水养殖实践的技术。我国海水养殖对象绝大多数仍然处在野种家养的状态,对于养殖种类的遗传基础了解甚微,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没有开展或刚刚起步。因而,品种的培育工作只能从最基本的野种家驯开始,先了解海养生物的遗传资源,建立家系,利用遗传学原理有效地开发其遗传资源。第三,持续不断的选择育种可有力地支持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物的遗传特性来讲,任何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部不利条件的能力,否则这个生物种群就容易灭绝。利用生物丰富的

甲壳动物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甲壳动物生物安全养殖技术随着我国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原有的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极大的制约了养殖业本身的发展。不论采用哪种养殖技术模式,都必须进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无公害健康养殖,这是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唯一出路。下面以对虾为例介绍几种成功的甲壳动物养殖技术模式:1、提水高密度养殖模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tyd0513cq5ap1c1l9h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