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Who What Why
这里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处理了细节问题,另一方面总结了记叙文的几大要素。 3、分析课文微观结构 , (三)阅读后 1、课文整体回顾 ,
根据篇章结构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改变成为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出缺省项或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对课文进行回顾。这里对课文的回顾,不是让学生当场背诵或是照着课文文字朗读,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和文本结构之后,对课文主题内容进行尝试性回忆。例如NSEFC Book 7 Reading: Keep it up , Xie Lei 中,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留学生谢蕾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其中包括她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收获。教师可以在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结构之后,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让一部分同学扮演记者,另一部分同学扮演谢蕾,让扮演记者的同学按照benefits 和difficulties这两个方面去采访那些扮演成谢蕾的同学。最后,再选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给出所要填写内容的答案。 2、讨论写作技巧 ,
对课文进行文章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的讨论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之上的。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读者与作者角色互换假设等方式来组织活动并引发学生思考。例如NSEFC Book 7 Unit 3的Old Tom the Killer Whale这篇文章有一个显著特点:对文中的人物及虎鲸Old Tom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把握这些动词的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本篇课文的写作特征。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从每一个段落中去寻找一些关于人物或者虎鲸的细节描写,然后细细欣赏,以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奥妙之处,如:an enormous animal opposite us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 and then crashing down again; The killers started racing between our boat and the whale just like a pack of excited dogs. 四、结束语
邹爱民、高佑梅(2002)认为,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过程, 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语篇分析法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 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 有利于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语篇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教育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