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强氧化剂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变化,从而影响水有效运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质恶化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本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环境目的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变化,下沉速度不受干扰沉降过程。
9.过滤:具备孔隙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净化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所有去除颗粒中最小颗粒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解决水量,即沉淀池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先后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解决: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和CO2等物质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缠结构造,又称固定膜法。 二、问答题
1.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关系如何?除了它们以外,尚有那些水质指标可以用来鉴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
(1)区别:①在一定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
加强氧化剂(如K2Cr2O7、KMnO4)作用时所消耗氧化剂量依照氧化剂不同,分别称为重铬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即COD,和高锰酸钾耗氧量(耗氧量),即OC。而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于耗氧微生物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要氧量,即BOD。②高锰酸钾耗氧量,不能代表水中有机物质所有含量,合用于测定天然水和含容易被氧化有机物普通废水。化学需氧量,涉及了水中存在无机性还原物质,通惯用来代表废水中有机物质总量。生化需氧量,是一种生物化学测定办法,能尽量在和天然条件相似状况下拟定微生物运用废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氧量,从而间接表达出有机物含量。(2)联系: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都是用定量数值来间接地、相对表达水中有机物质数量重要指标。如果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相对构成没有变化,则三者之间关系为:COD > BOD > OC。(3)鉴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水质指标尚有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总含盐量、浑浊度、电导率等。
2.举例阐明废水解决与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者之间重要区别。
①废水解决办法中物理法是运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在解决过程中不变化其化学性质。如:沉淀法不但可除去废水中相对密度不不大于1悬浮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