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习题
一、选择题
1.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众所周知,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李时珍的一部医书里面,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它是哪一部医书(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3.明代北京城的四重结构由里向外的正确顺序是( ) ①皇城 ②宫城 ③内城 ④外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下列明清时期出现的巨著与其作者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沈括——《农政全书》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曹雪芹——《红楼梦》
5.“三顾茅声”“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能从下列哪部书中读到(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6.下列哪部作品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7.明清文学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是长篇神话小说 B.《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8.下列图片摘自于某些古书的插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明代科技著作处于总结阶段 B.古代科技局限于农业 C.清代科技体现了农工相结合 D.古代科技与农业无关 9.明朝中期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 A.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C.阻绝边境走私贸易
B.巩固北部边防 D.维护边境安全
10.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是当时规格等级最高的建筑,凡是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汉白玉台基上耸立着十一间、高达三十五米多的大殿,城市中轴线穿过大殿里的皇帝宝座。这样的设计是为了( )
A.节省材料 B.提高大殿的美观性 C.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增加大殿的稳定性
1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布达拉宫 D.万里长城
二、判断题
12.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 13.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是《本草纲目》。( )
三、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
材料二: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
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编写了材料一的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2)编写了材料二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家及臣著是什么? (3)编写了材料的我国古代农学创新研究成见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二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 此书和进取毫不相关也!
(1) 材料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16.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1)材料如上图,指出图中明朝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哪里?
(2)历史课堂上小史同学说:“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小史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B 2.C 3.C 4.A 5.B 6.B 7.A 8.A 9.A 10.C 11.A 12.正确 13.正确
14.(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宋应星、《天工开物》 (3)徐光启、《农政全书》 15.(1) 宋应星
(2)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 16.(1)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2)不正确。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