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纺纱学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序的绒辊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回丝等,经专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废纺中使用。

5、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答:原料选配的目的是:(1)、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1)、应根据纱线和织物的特征和品质要求来选用原料;(2)、应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使生产稳定,易于制成优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3)、应考虑加工成本。选配原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可用混用纤维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加权平均计算。

6、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答:混纺比: 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投料比: 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分别为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K1?+K2?=1。 若K1?、K2

K1、K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K1+K2=1 W1、W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则

K2K21?W2???K1K11?W1?

7、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答:确定化纤混纺比时要避免临界混纺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产品用途、可纺、可织、可染性以及产品质量和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

任何化纤的混纺比大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总是存在有利和有弊两个方面。涤棉混纺时,织物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成本和

可纺、可织性则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当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时,其综合效果最佳,既发挥了棉纤维的可纺、可织、可染性,又突出了涤纶的坚牢、免烫和挺括性。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答:根据混比计算公式:x/(1-x)=y/(1-y)*(1+m1)/(1+m2)

式中:设x----涤的湿重混比,y----涤的干重混比,m1----涤的实际回潮率,m2----粘的实际回潮率

由此公式代入已知数据得:x/(1-x) =0.65/0.35*1.004/1.13 解得:x=62.3%,1-x=37.7%

所以涤/粘混纺时湿重混比涤占62.3%,粘占37.7%。

第四章 开松

1、开松与除杂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

答:开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先缓后剧、渐进开松、少伤少碎。在具体实施中宜采用先自由开松后握持开松的手段。因为原料由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不是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的,而是由几台机器逐步进行的。如果开松作用过于剧烈,则易损伤纤维或将一个大杂打碎成多个小杂;若过于缓和,则开松效果不好。开松的要求是既做到开松充分,又保证少损伤纤维和少破碎杂质。为了实现这个要求,须遵循这个原则。

除杂过程中应本着“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除杂应根据排杂工作的难易程度有先有后,较重较大且易破碎的以及和纤维粘附较松的杂疵,应尽早排除,以防破碎杂质;和纤维粘附较紧不易排除的杂疵,不应在开始阶段排除,以免增加落棉和损伤纤维

2、 开松作用的几种方法,分析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原料开松方法有两种:扯松,打松。又可分自由状态下的和握持状态下的。 扯松:

(1)一个带有角钉或针齿的机件对原料进行撕扯;

(2)二个带有角钉或针齿的机件对原料进行撕扯,将其分为两部分。 打松:

高速机件对原料进行打击或刺入纤维层,进行分割,分梳,破坏纤维与杂质,纤维与纤维间的联系,使原料得以开松与去杂。 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1)开松工作机件的型式:采用的型式取决于所加工的原料及加工过程所处的位置;

①角钉滚筒:纤维在机内受到多个滚筒在自由状态下反复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小,除杂面大,杂质不易破碎。

②刀片式:握持开松,作用剧烈,刀片可插入棉层,具有良好的分割作用。开松除杂效果显著; ③翼式、梳针、综合打手 例:棉纺清棉机(成卷机)

翼式打手 -作用↑ 落棉 ↑(现已很少用)

梳针打手 -作用↓ 棉块小↓ 落棉↓纤损 ↓除杂差↓ (用于化纤)

综合打手 -作用力适中,棉块,落棉、除杂适中(用于棉) ④梳针滚筒式:作用细致缓和,对纤维损伤少,加工化纤或长纤维用。 ⑤锯齿滚筒式(刺辊):自由状态下多个滚筒进行反复撕扯和分梳,与尘棒作用除去杂质。开松棉束小,纤维损伤小。 2)开松机件的速度

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故开始时速度要低,逐渐增大。 3)隔距

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则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 所用隔距大小与原料状态有关,纤维长隔距大,纤维块大隔距大,纤短隔距小,纤维块小隔距小,随着加工进行,打手与尘棒间隔距从入口到出口,纤维蓬松

↑,隔距↑。

4) 开松机件、角针、梳针、刀片配置

置针形式:平纹- 分布均匀,利于开松;斜纹- 不均匀,易产生轴向气流;缎纹-均匀,用于梳针打手

置针密度↑ 开松作用↑,过大易损伤纤维,根据逐步开松原则而定。

总之,开松机件采用的型式,速度配置,隔距等与原料性质,原料的紧密程度,含杂情况以及开松流程中开松机所处位置有关。原则是逐渐进行,减少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一般为先松后打,多松少打, 松打交替,以梳代打,先慢速后快速,隔距逐渐减小。

3、说明自由状态与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

答:自由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程度小。 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4、图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并分别讨论其作用。 尘棒结构如下图:

顶面(abef)——托持面,托持纤维作用。 工作面(acdf)——撞击棉块与杂质,反射作用。 底面(bcde)——与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清除角α——与开松除杂及顶面托持作用有关。 安装角θ——影响开松除杂。 隔距——与开清作用密切相关。

5、以豪猪式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 打手室内气流:

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6、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原理。

答:(1)打击排杂:杂质直接受到刀片的打击抛向工作面反射而排除。 (2)冲击排杂:棉块与杂质一起受打击不分离抛向尘棒,受到尘棒冲击,棉块速度变为0,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冲破棉块从尘棒间排出。

(3)撕扯分离排杂:棉块受到打手与尘棒的撕扯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而靠自重由尘棒间落下。

纺纱学答案

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序的绒辊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回丝等,经专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废纺中使用。5、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答:原料选配的目的是:(1)、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2)、合理使用原料;(3)、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1)、应根据纱线和织物的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t7sr5ts760wacw0f2p46m3qp9xkwe00y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