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作品中,刻划了、仪、谖、鲁仲连等策士的生动形象的是( C )。P1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春秋》
2.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兴手法的是( B )。P12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进行再创作的作品是( B )。P20A.《九章》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D )。P38 A.《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B.《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C.《长恨歌》
D.《离骚》
5.《烛之武退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句中,“夫人”的意思是( C A.晋文公的夫人 B.穆公的夫人 C.那人,指穆公 D.这人,指晋文公 6.下列成语中,出于《谖客孟尝君》的是( B )。P67
A.道路以目 B.扶老携幼 C.缘木求鱼
D.寡不敌众 7.白“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明显是出自于( B A.《鱼我所欲也章》 B.《逍遥游》 C.《劝学篇》 D.《离骚》 8.“劝百讽一”的基本模式属于( B )。P127 A.骚体赋
B.汉大赋
C.东汉抒情小赋
D.骈赋 9.《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 A )。 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 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
D.隐含于叙事中
10.贾谊《过论》和晁错《论贵粟疏》在性质上都属于( A )。P139
A.政论散文 B.历史散文 C.人物传记
D.汉赋
11.《汉书》的体例属于( C )。P204
word版本 .
)。P52注解 )。
A.编年体国别史 B.纪传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纪事本末体
《左传》编年体 《国语》国别体 《战国策》国别体 《史记》记传体通史
《汉书》记传体断代史
12.《古诗十九首》最早被收录于( A )。P237 A.《文选》
B.《玉台新咏》 C.《乐府诗集》
D.《诗集传》
最早出现在《文选》的有:《古诗十九首》、《四愁诗》《报任少卿书》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南朝徐陵); 《陌上桑》最早见于《宋书·乐志》(南朝约)
13.阮籍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他的八十二首( D )。P297 A.《咏物诗》 B.《咏史诗》(左思) C.《怀古诗》 D.《咏怀诗》 14.晋南北朝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是( C )。P246 A.《搜神记》
B.《子不语》
C.《世说新语》 D.《语林》 15.丕《燕歌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是( C )。P254
A.作者 B.行客 C.思妇 D.牵牛织女 16.《吁嗟篇》是植后期的一首咏物诗,所咏的对象是( D )。P264
A.春草 B.梅花 C.松柏
D.转蓬 17.王粲《七哀诗》中所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B )。P288 A.千里无鸡鸣
B.饥妇弃子路旁
C.老兵无家可归
D.守卒诀别妻儿
18.渊明的下列作品中,属于“金刚怒目”式的是( D )。P331 A.《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B.《饮酒》(结庐在人境) C.《五柳先生传》
D.《咏荆轲》
19.《北山移文》中,“移”字的正确解释是( A )。P372
A.一种文体 B.送达对方 C.迁移变动
D.讽刺谴责
20.在初唐诗坛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指的是( C )。
A.尤陆 B.虞揭 C.王卢骆
D.黄晁 21.中唐柳古文运动的明确指导思想是( B )。P561 A.文道两歧 B.文以明道 C.骈散合一
D.文必汉
22.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借物喻人,其所咏之物是(Bword版本 .
)。P449
A.柳 C.燕
B.蝉 D.梅
2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一篇风调接近古体诗的(A )。 A.五律 C.五绝
B.七律 D.七绝
B.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4.下列诗句中,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D)。P499 A.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C.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 A.诗史
2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被后人概括为( C )。P527
B.缘事而发
D.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B.孟浩然
D.柳宗元
C.沉郁顿挫 A.王维 C.韦应物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作者是( C )。P533
27.愈《中丞传后叙》补叙了三个人的英雄业绩,这三个人是( B )。P589 A.籍、许远、南霁云 C.巡、许远、雷万春 A. C.
B.巡、许远、南霁云 D.籍、许远、雷万春
28.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两诗均作于( D )。P630
B.京口 D.金陵
29.下列作品中,属唐代传奇小说的是( B )。P720 神话小说 A.《种树郭橐驼传》(传记文兼寓言) B.《柳毅传》 C.《五柳先生传》(传记)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D.《中丞传后叙》(传记)
B.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0.煜以水喻愁的名句是( D )。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作品中,属于儒家代表作的有( ACD )。 A.《论语》孔子,儒家 C.《孟子》孟子,儒家
B.《管子》
D.《荀子》荀子,儒家
E.《吕氏春秋》吕不韦,杂家
32.根据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 ABE )。P220 A.郊庙歌辞 C.杂曲歌辞 E.相和歌辞
33.南朝民歌《西洲曲》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ABC )。P411 A.谐音双关 C.顶针 E.排比
34.下列评价,适用于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的是( BCD )。P464
word版本 .
B.鼓吹曲辞
D.西曲歌辞 (吴声哥辞)属南朝乐府
B.比喻 D.夸
A.是五言律诗 (五言古诗)
B.托物寓意,纯用比兴 D.隐怀理想幻灭的忧伤
C.寄寓怀才不遇的感慨
E.用语华美,工于炼饰(于平淡中见精警) 35.下列诗人中,擅长七绝的是( CE )。益 A.白 E.杜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屈原在《国殇》中是如何描写激战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的?
答:本篇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本诗分为两段。第一段写战场激战。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的描述中将大场面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又同战争的步步展示、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3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尾处为什么要写两人墓地上梧桐松柏交相覆盖、鸳鸯日夕和鸣?P236
答:诗的结尾写、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着男女主人公贞洁爱情的不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借此告诫后世人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3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以及“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句出自哪篇作品,有何比兴象征意义?P339
答:出自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象片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的终于归隐。“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也富有象征意义。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这也正是渊明品格自己的写照。
39.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是什么?P683 答:三、四两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被人们称引激赏。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吐丝与蜡炬滴泪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绵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行动贴切,含蕴隽永。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举例分析《武传》中武的形象。P215
答: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断粮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卫律以剑相胁,他不为所动;卫律诱以富贵,他直言怒斥,更以两国之安危责之。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主百计自救,奇
word版本 .
B.杜甫
D.若虚
C.王昌龄
迹地活了下来。针对卫律的软硬兼施,武予以驳斥和责骂,而对故人陵的劝降,武不作正面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使陵受到感动而无言答对。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41.以《三峡》中描写春冬一段为例,说明其语言精炼准确的特点。P394
答: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这时一段:因为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而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特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遣词造句精炼至极。
42.为什么白居易《琵琶行》中演奏乐曲的一段描绘备受后人赞赏?P645
答:1)作者以层出不穷的新颖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对乐曲容、声情的感受与理解。
2)作者以“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传导出当乐曲休止、间歇时那种余音袅袅、音味丰富、令人浮想翩翩的艺术审美感受,提示出了“有无相生”的审美规律。
3)借助多重比喻,作者还描绘出了乐曲声情的丰富变化,显现出琵琶女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使琵琶曲音调之悲怆掩抑、突兀不平与琵琶女身世之飘流零落、感情之喜怒哀乐互为表里,互相生发,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容及本诗主旨的理解。
五、阅读理解题(共10分) 4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这段文章的主要容是什么? 答:写游西山之前的平日游览之胜。“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反扣“始得”,引起下文。 (2)文中的“是州”,指的是哪里? 答:指永州(今零陵县)
(3)解释下面句子中下划横线的字词:
自余为僇人 (受刑戮的人,犹言罪人,因作者贬官永州,故称)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公务之暇)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到;趣:通“趋”,往)
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