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著自发
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
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
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
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上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
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
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
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
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
思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宇宙观,已经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
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例如在苏联)的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
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
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
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
们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著重地加
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著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
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
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
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
互相对立的趋向?。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
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著矛盾,那末,物
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著矛盾。......生命首先就
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
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
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
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
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
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著矛盾。......?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著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
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
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
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
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一过程的开
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从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学派有这样一种见解,他们认为矛
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一时间以
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
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的问题,他们就看见在苏联条件下
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
他们就认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德波林
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著矛盾,差
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时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
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而
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
的联盟,并在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矛盾的差
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
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
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
新过程又包含著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