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单元测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单元测试

命题人:艾新军 备课组长:董晓明 审批人:

1. 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2.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

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 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 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 3.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

5.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6.“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保证同内战争的胜利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 8.卡通画家David Low在20世30年代访问苏联时,曾画了一幅漫画:一名集体农场女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1

工,“心不在焉地在给一台拖拉机挤奶”。(《极端的年代》)这幅漫画说明当时苏联( )

A.战时共产主义的拙劣性 B.新经济政策的急于求成 C.计划经济体制的粗糙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速成性 9.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工业生产总值 机器制造业 1913年 世界 5 4 1928年 世界 5 4 1932年 世界 3 2 欧洲 2 1 1937年 世界 2 2 欧洲 1 1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A.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C.勃列日涅夫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D.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失败

11.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12.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13.他的改革只是为企业换了个“婆婆”,原来由中央集中管理,现在有些企业划归地方管理;他在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又制造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这一评价最符合

2

(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叶利钦改革

14.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 15.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16.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7.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下列史实中不能论证“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的是( )

A. 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B. 与美国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经济负担 C. 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致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18.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

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3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单元测试卷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测试命题人:艾新军备课组长:董晓明审批人:1.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A.新经济政策B.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szt5442cq8qp2012imx4yj364q360011p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