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 雅典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三明模拟)在古代雅典人看来,“公民资格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分享什么。这很像是处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地位”。由此可见,古代雅典人的公民观念主要是指 ( ) A.公民的个人权利 C.平等的社会地位
B.公民的城邦意识 D.勇于牺牲的精神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古代雅典人的集体意识、城邦意识,选B是符合题意的。
2.公元前5世纪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
A.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C.戏剧创作深受重视
B.政治氛围相对宽松 D.知识分子受到保护
【解析】选B。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这说明当时的雅典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故B正确。
3.公元前421年以后,希腊各城邦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780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导致了
( )
A.公民群体的消亡 B.城邦国家的衰落 C.解负令的推行 D.人文主义的兴起
【解析】选B。根据材料在民主政治的雅典出现了“一富者竟占有780英亩的土地”“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的现象可知贫富差距严重,城邦国家在衰落,故选B。公民群体消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材料时间与梭伦改革的时间不符,C排除。人文主义是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与材料无关,D排除。
4.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 ( )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 C.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 D.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
【解析】选B。根据材料“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故选B;材料反映出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提出问题,并不能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排除A;保守派并不是权力监督的主体,故排除C;直接民主制的主要局限性是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5.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解析】选A。题干中雅典公民由赞成到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说明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非理性,故A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公民前后不一的行为,主要不是论述道德素质问题,故B错误;题干侧重反映公民前后表现不同的行为,非侧重反映演说术的功用,故C错误;雅典民主是古代世界文明的辉煌,且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错误。
6.(2019·湖南名校联考)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 )
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 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解析】选A。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形式,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说寻求一种让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方法,这显然是规避雅典直接民主方式弊端的有效方法,故A正确;公民大会定期召开,并不是改变这种民主运作方式,故B错误;现代民
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中仍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是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错误。
7.公元前4世纪末期,地中海区域较大的城市纷纷兴建剧场,所演出的戏剧不仅宗教成分减少,甚至敢于讽刺当时的政治家和不良风气习惯。这反映了
A.民主政治在地中海区域普及 B.人文精神影响日益广泛 C.政治家兴建剧场以取悦民众 D.希腊文化繁荣达到巅峰
【解析】选B。材料表明地中海区域较大的城市纷纷兴建剧场,戏剧中宗教成分减少,政治色彩增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人文精神影响日益广泛,因此B正确。
8.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 ) ( )
【解析】选D。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个人主义的泛滥,故D正确。
9.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这段话意在强调
( )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人的发现”的作用
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
【解析】选A。从材料中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法治出现的过程,可知都突出了“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的发现对于西方社会的影响,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B错误;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的发现”对人文精神和法治的影响,没有涉及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故D错误。
10.(2019·北京东城二模)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 )
【解析】选B。材料中说明苏格拉底奉劝民众不要“轻视自己的灵魂”,实质上注重人的精神修养的追求,故B正确;材料中苏格拉底不是抨击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错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精神的追求,不是强调美德的作用,故C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但不是强调人的决定作用,故D错误。
11.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这表明古希腊 ( ) 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 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解析】选D。民众敢与命运抗争与材料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故B错误;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材料中“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D正确。
12.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说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而不是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故A错误,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数学成果的实用色彩,故C错误;材料说的是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并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019·湖北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中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 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 信奉天意 反对奢靡 崇奉圣人 尚贤能 崇尚教化 材料二 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普罗塔戈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主要观点 《论语》 信亦不信 仁爱;由己及人 信奉天意 礼:享受与节制 崇奉圣人 举贤才 教罚并用 《韩非子》 不信鬼神 无爱;利己 不信天,信暴力 张扬私欲 反对崇圣 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法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9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主张,根据材料一《墨子》中的“反对奢靡”以及所学墨子的主张“非攻”,可以得出墨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为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等;第二问原因,其一,根据第一问中墨家的主张,我们可以得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等。第(2)题第一问要素,根据材料二“守法即正义”“依智慧……分工,贤人治国”“强调理性”“人生而平等”等可以得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包括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第二问不同,通过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比较,可以得知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方面,即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而西方人文主义则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