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汽车理论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8.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好不接触的现象。

21.制动的全过程包括:驾驶员见到信号后做出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

22.制动距离:是指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开始踩着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

23.决定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和起始制动车速。

24.制动器的热衰退:制动器温度上升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的现象。 25.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抗热衰退性。抗热衰退性与制动器摩擦副材料及制动器结构有关。

26.当温度超过制动液的沸点时会发生汽化现象,使制动器完全失效。

27.盘式制动器制动效能没有鼓式制动器大(一般盘式制动器常加装真空助力器以增大制动效能),但其稳定性好。

28.水衰退: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的现象。 29摩擦副材料:制动鼓和制动盘用铸铁、摩擦片用无石棉或半金属材料。

30.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的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31.方向稳定性主要是指制动跑偏、后轴侧滑、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32.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33.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34.汽车的制动跑偏的原因: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35.前轴的不相等度不应大于20%,后轴的不应大于24%。

36.试验的总结:1)制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

线向前行驶,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丧失转向能力;2)若后轮比前轮提前一定时间先抱死拖滑,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汽车在轻微的侧向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侧滑,路面越滑、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越长,后轴侧滑越剧烈。

37.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

38.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在任何附着系数φ的路面上,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

39.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

42.利用附着系数:对于一定的制动强度z,不发生车轮抱死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 43.防抱制动装置(ABS):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的安全装置。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3.时域响应与频域响应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4.转向盘输入有两种形式:角位移输入和力矩输入。 5.外界干扰输入主要指侧向风和路面不平产生的侧向力。

6.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1)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响应;2)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3)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4)转向半径;

5)转向轻便性;6)直线行驶性能;7)典型行驶工况性能;8)极限行驶能力(安全行驶

的极限性能)

7.转向半径:评价汽车机动灵活性的物理量。 9.时域响应:路面不平敏感性和侧向风敏感性。

11.车辆坐标系:x轴平行于地面指向前方(前进速度),y轴指向驾驶员的左侧(俯仰角速度),z轴通过质心指向上方(横摆角速度)

12.汽车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 13.汽车转向特性的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15.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法(通过仪器测出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侧倾角及转向力。)和主观评价法(让试验评价人员根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进行评价。) 16.轮胎坐标系:x轴车轮行驶方向,z轴正回正力矩,y轴正侧翻力矩

17.侧偏力FY: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FY =ka(k为侧偏刚度,k<0)

18.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Y没有达到侧向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

19.侧偏刚度k:决定操纵稳定性的重要轮胎参数。轮胎应具有高的侧偏刚度(指绝对值),以保证汽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20.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影响。

21.高宽比:轮胎断面高度H与轮胎断面宽B之比H/B*100%。

22.高宽比对轮胎侧偏刚度影响很大,采用高宽比小的宽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 23.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增加而加大;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使轮胎侧偏刚度反而减小。

24.侧偏刚度随气压增加而增大,但气压过高后刚度不再变 25.行驶车速对侧偏刚度影响很小。

26.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

27.回正力矩: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28.子午线轮胎的回正力矩比斜交轮胎大。

29.轮胎的气压底,接地印迹长,轮胎拖矩大,回正力矩也越大。

32. 汽车转向特性的分为:不足转向(K=0)、中性转向(K>0)(K值越大,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越低,不足转向量越大)、过多转向(K<0)。

34.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原因:过多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横摆角速度增益等于无穷大时,只要有微小的前轮转角便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这意味着汽车的转向半径极小,汽车发生激转而侧滑或翻车。由于过多转向汽车有失去稳定性的危险,故汽车都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35.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a1-a2); 2)转向半径的比R/Ro; 3)静态储备系数S.M.

36.中性转向点:使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的侧向力作用点。

37. 静态储备系数S.M.:就是中性点至前轴距离a`和汽车质心至前轴距离a之差(a`-a)与轴距L之比值。

38. S.M.=0,具有中性转向特性;S.M.为正,具有不足转向特性;S.M.为负,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39.正常的汽车都具有小阻尼的瞬态响应。

40.以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来表征汽车动态特性。

41.表征响应品质好坏的4个瞬态响应的参数:1)横摆角速度ωr波动的固有(圆)频率ω0; 2)阻尼比ζ ; 3)反应时间τ;4)达到第一个峰值ωr1的时间ε

42.评价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的五个参数:1)频率为零时的幅值比,即稳态增益(图中以 a 表示);2)共振峰频率 fr ,fr 值越高,操纵稳定性越好;3)共振时的增幅比 b/a,b/a 应小一点;4)∠φ

f-0.6,f =0.1Hz

时的相位滞后角,∠φf-0.1这个数值应该接近于零;

43.影响轮胎侧偏角的因素:1)前、后轴左、右两侧车轮的垂直载荷要发生变化;2)车轮有外倾角,由于悬架导向杆系的运动及变形,外倾角将随之变化;3)车轮上有切向反作用力;4)车身侧倾时悬架变形,悬架导向杆系和转向杆系将产生相应运动及变形。

44.汽车侧偏角包括:1)弹性侧偏角(FZ变化和γ的变化引起的侧偏角α的变化);2)侧倾转向角(车厢侧倾而导致前后轮转角的变化;3)变形转向角(悬架导向杆系变形引起的车轮转角的变化)。

45.轿车前侧倾中心高度在0~14cm之间,后侧倾中心高度在0~40cm之间。

46.具有独立悬架的汽车车厢做垂直位移时,在垂直放心上车厢收到的随位移而变化的力包括:一个是弹簧直接作用于车厢的弹性力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另一个是导向杆约束反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

47.车厢侧倾角:车厢在侧向力作用下绕侧轴线的转角。

48.侧倾角的数值数值影响到汽车的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和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 50.车厢侧倾时,因悬架形式不同,车轮外倾角的变化有三种情况:保持不变,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作用方向倾斜,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作用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

51.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

52. 变形转向角:悬架导向杆系各元件在各种力、力矩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引起车轮绕主销或垂直于地面轴线的转动,称为变形转向,其转角叫做变形转向角。 53.变形转向可以使汽车具有恰当的不足转向。

54.变形外倾:受到侧向力作用的独立悬架杆系的变形会引起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55.驾驶者通过转向盘控制前轮绕主销的转角,从而操纵汽车的运动方向。

56.凭借转向盘的反作用力,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以获得“路感”。

57.转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角输入和力输入。

58.转向盘力特性:转动转向盘时所需要的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的规律。

59.转向盘力特性决定于下列因素: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转向器效率、动力转向器的转向盘操作力特性、转向杆系传动比、转向杆系效率、由悬架导向杆系决定的主销位置、轮胎上的载荷、轮胎气压、轮胎力学特性、地面附着条件、转向盘转动惯量、转向柱

汽车理论复习资料

18.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好不接触的现象。21.制动的全过程包括:驾驶员见到信号后做出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22.制动距离:是指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开始踩着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23.决定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swv61493l2nsft0jg5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