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驱动四:政策支持为冷链物流保驾护航

迄今为止我国冷链建设主要经历两波高潮。第一轮是在2010年,主要是因为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同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从上至下支持冷链发展。此外,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多项政策涉及冷链,工信部2013年发布关于推进实施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提高冷链信息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同时,各大资本巨头开始试水冷链, 带来我国冷链发展第二波高潮。

2015 年10 月1 日,《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实施,对上下游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冷链物流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2015 年12 月3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重点强调冷链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和现代物流标准化工程;2016 年4 月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瓶颈”,引发了市场对冷链物流的再次关注;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在4 月8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表示,2016 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国区冷库建设,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促进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物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地位,也对冷链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多项冷链物流政策,并指出,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对鲜活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低税收政策,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产品。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

在2016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仓储和冷链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冷链依然被国家重点关注。《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实施,对上下游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冷链物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2016 年4 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强调冷链系统建设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支持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重点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冷库建设。

2.6 物流信息化助推物流行业的动态化趋势

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力改进运输方式,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当前国际上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集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

飞速演变的信息化技术正助推物流行业的动态化趋势,物流行业将由过去的后台支持者发展为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共同演化。传统物流行业多采用重资产化的主流发展模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全球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正逐步转向以轻资产的形态管理重资产,物流生态得以重构。IT技术对物流业的支持,也逐步由问题解决型向方案设计型过渡,新兴技术给物流业带来更多信息收集,精准匹配及产业链整合衔接的机会。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扮演着流量端口和精准营销端口的双重角色。

根据下表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用信息技术优先级排序的调研结果,全球范围内,物流供应商目前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停留在较为初级的交通运输管理计划(79%)和执行(81%)、电子数据交换(80%)订单及顾客订单管理(79%)层面,属于信息技术较高应用层面的货场管理、RFID技术及网络建模及优化等,尚未充分开展。

图: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

物流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2016年第三方物流报告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仍主要应用于仓库/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的计划和调度环节、可见性及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企业运作较为基础和核心的领域,这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发展得也比较成熟。但部分具有供应链管理战略高度的业务领域如客户关系管理、高级和分析和数据挖掘、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和无限射频识别等,其物流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仍相对空白,也有许多潜在机会尚待挖掘。未来从业人员需在深刻理解物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依靠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供应链重构及再造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图:成功的3PL企业需要的工具

2.7 物流金融在渗透融合中砥砺前行

近年来,金融业对物流业的渗透的融合已渐渐使物流业具备了复合型产业的特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与供应链的金融产品相结合,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渗透到采购、仓储、管理等业务中,为上下游服务对象,并特别针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了供应链资源整合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的管理成本,增强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远来看,这种渗透融合趋势将迎来共赢局面,由于物流企业参与到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降低了金融风险和管理成本,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使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加入到这一领域,并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推动了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总的来说,物流金融在我国方兴未艾,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同时法律环境仍不完善,很多环节仍存风险。

近年来政府持续推动投融资改革,准入条件逐步放宽。包括大幅缩减需核准的项目范围,下放核准权限;大幅减少投资项前置审批,实行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就明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新的支持;针对物流企业特点,推动金融测评的创新,推动发展新型

的融资方式,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物流+金融”能让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聚合型的供应链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也有可能会成为仓储金融的参与方。

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融资的迫切需求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一是银行迫于竞争压力,需要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及交通银行提出的供应链金融,招商银行提出的物流金融等服务,均表明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二是物流企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创新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物流的服务方式相继出现,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物流保障。

根据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的不同,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可分为资本流通模式、资产流通模式及综合模式。其中资本流通模式是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包含四种典型模式:仓单质押模式、授信融资模式、买方信贷模式和垫付贷款模式;资产流通模式是金融机构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其流通模式有两种:替代采购模式和信用证担保模式;综合模式是资本和资产流通模式的结合。

图:物流金融中各参与方的相互关系

物流金融流程在银行和企业环节都可能存在问题。银行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因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先天问题,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时,未能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融资产品,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另外,由于物流金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流程设计往往不完善,货物出、入库的物权控制在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之间易出现混乱。

企业方面,供应链金融只面向国内企业进行服务,对于上、下游企业是国外公司的跨国供应链还未提出合适的融资方案;同时对供应链的种类及核心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业务大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4.驱动四:政策支持为冷链物流保驾护航迄今为止我国冷链建设主要经历两波高潮。第一轮是在2010年,主要是因为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冷链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同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从上至下支持冷链发展。此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多项政策涉及冷链,工信部2013年发布关于推进实施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提高冷链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sp5d96lfe9s4tl8lgrm6o2vt5lzj600cq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