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理科综合周考(0919)
生物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0题共50分) 1.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有DNA和RNA
B. 都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器 D. 都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C. 都有光合色素
2. 下列有关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等于或小于脱水缩合过程中的氨基酸数 B. 含肽键的物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 核糖体上可形成肽键,溶酶体内可发生肽键的水解
D. 肽键的元素组成为C.H.O.N,其牢固程度与碳碳双键紧密相关
3.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中的酶既能催化代谢过程,又能参与免疫反应 B.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能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也会发生
4.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各溶质分子都不能通过半透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若甲溶液为清水,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则水分子只进不出,导致漏斗
内液面上升
B. 若甲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乙溶液是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
内液面髙度不变
1 / 6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C. 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渗透平衡时,漏斗内的液柱会阻止液面继续上升
D. 若甲、乙溶液分别是质量浓度为0.1g/mL、0.2g/mL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
的浓度相等
5.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B. 小球藻类囊体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 C.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彻底氧化
6. 胃壁细胞内的囊泡膜上镶嵌有H+载体,在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
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有活性状态,向胃内分泌H+,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载体由囊泡膜向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 H+载体向胃内分泌H+的过程是协助扩散过程
C. 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D. 图示H+的产生和分泌过程会导致胃壁细胞内的pH有所升高
7. 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 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 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D. 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8.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分解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
B.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C. 第一阶段完成后,ATP和丙酮酸只含有葡萄糖中的部分能量
2 / 6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D. 第一、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9.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
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图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在27 ℃时生长最快,在29 ℃和30 ℃时不表现生长现象 B. 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4个温度中都是29 ℃ C. 在27 ℃、28 ℃和29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 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 mg/h
10.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英格豪斯认为密闭玻璃罩中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氧气 B. 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曝光的一半变蓝,说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C. 鲁宾和卡门只用18O标记H2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水 D.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利用了好氧细菌的生理特点作为因变量观测指标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11. (10分)某同学将马铃薯(含过氧化氢酶)磨碎,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三次实验。
实验Ⅰ:将每支试管控制在30℃恒温条件下,按表操作。 试管编号 设定pH 振荡后加入马铃薯提取液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 3 1mL 2mL B 5 1mL 2mL C 7 1mL 2mL D 9 1mL 2mL 结果每只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请问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能否改成温度?__________。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
3 / 6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曲线B是实验______(填“Ⅰ”或“Ⅱ”)的结果。
(2)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
12. (10分)被称为“史上最萌植物”的多肉植物中,有一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夜间气孔开放,
固定CO2产生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基本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白天,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推测它们最可能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13. (15分)紫云英又名红花草、草子,是一种集硒植物。我国南方稻田种植紫云英的历史悠久,
种植的紫云英主要用作饲料和绿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云英吸收硒的方式为__________,硒的吸收量的多少与细胞上硒的______的数量密切相关。
(2)紫云英为真核生物,与低等的植物相比,其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没有_______ (填细胞
4 / 6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器)的参与。
(3)紫云英叶肉细胞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在CO2浓度一定、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紫云英叶片光合速率。比较A、B两点,紫云英叶肉细胞中只能在B点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C点时,叶片总光合
2
速率为________mg/(100cm叶?h)的CO2;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 (填“大
干”“等于”或“小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 14.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杨梅是特色水果之一,某工厂对其深加工,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发酵温度为__________。发酵罐顶上弯管中常需要加水,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发酵罐内需要先填充经______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____菌的培养液,加木材刨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再让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发酵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调节。
(3)若发酵好的杨梅酒全部制成杨梅醋,则发酵制醋过程中CO2的产生量是______。 A.酿酒过程的两倍 B.与酿酒过程的相等 C.酿酒过程的一半 D.几乎为零
5 / 6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周考(9.19)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理科综合周考(0919)
生物答案
1-5CDCCA 6-10BCCBD
11、(10分,除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
(1)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pH;气泡的产生情况(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3)不能;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或过氧化氢受热分解)(2分); Ⅱ:(1)Ⅰ(2分);(2)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2分) 12、(10分,每空2分)
(1)温度、光照强度、水分等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夜间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中C3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不能进行。 (3)炎热干旱
13、(15分,除标注外,其他每空2分) (1)主动运输;载体蛋白;(2)中心体;
(3)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缺一不可);(3分) (4)叶绿体;20;大于
14、(15分,除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
(1)18~25℃;(1分) 防止空气进入;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灭菌;醋酸杆;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控制杨梅酒的流速; (3)D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