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天津高三月考)地幔柱是炙热地幔岩石的狭窄柱状体,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热点,有些地幔柱是从大洋板块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块交会带升上来的。图1为夏威夷岛下面的一个从太平洋板块中部升起来的地幔柱,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图2为不同岛屿形成的时间。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夏威夷群岛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幔柱位于大洋中脊
B.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C.岩石以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为主 D.岩石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软流层
2.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断太平洋板块向 方向运动 A.东南
【答案】1.D 2.B 【解析】
1.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多次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D正确。大洋中脊的本质是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形成的,而地幔柱则是更深的物质上涌产生的,因此,地幔柱不一定是大洋中脊,A错误;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错误;岩石以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为主,C错误。故选D。
2.据材料信息“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可知,由于板块不断朝一个固定方向运动,导致据地幔柱越远的地方岩石的年龄越大。从
1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图2信息可知,夏威夷岛年龄最轻(0-100万年前),瓦胡岛年龄最老(270万-340万年前),推断板块运动的方向是从夏威夷岛向瓦胡岛方向运动,即向西北方向移动。 故选B。
(2020·黑龙江高三月考)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下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城市12月、1月、2月三个月总日照时数分别为543小时和744小时(多年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A.南侧大陆整体下沉 C.北侧大陆整体下沉 4.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地形 A.北侧地形崎岖,南侧地形平坦 C.北侧地形平坦,南侧地形崎岖
【答案】3.D 4.A 【解析】
3.读图可知,该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处,岩层受挤压,因超过了岩石最大承受能力而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图中北侧等高线较密集,且海拔较高,为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崎岖;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雷州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地面坡度一般仅3-5度,海拔25-80米,下图为“雷州半岛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B.板块张裂 D.板块挤压
B.均为山地,地形崎岖 D.均为高原,地形平坦
5.据图推断,雷州半岛南部广泛分布的岩石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6.图中P地的岩石逐渐演化为红色的土壤,其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7.湛江为海滨城市,且年降水量1400-1700mm,但由于其储水空间有限,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导致湛江储水空间有限的因素是( )
①地质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气候因素 ④河流因素 A.①②
【答案】5.B 6.A 7.D
【解析】6.读图可知,南部有大量的火山锥,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为玄武岩,B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石灰岩为沉积岩,石英岩为变质岩,ACD错误。故选B。
7.图中P地的岩石为玄武岩,在风化作用下逐渐演化为土壤,后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不断淋溶、不断氧化而形成红色的土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湛江储水空间有限的因素是河流短小,汇水面积小;地势低平,难以修建水库,储水空间有限,②④正确;地质影响小,降水丰富,气候影响小,①③错误。故选D。
(2020·河南高三月考)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
3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A.岩石坚硬度不同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10.“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 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 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 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 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
11.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
【答案】9.A 10.A 11.C 【解析】
9.图中显示,原有剥蚀台地上的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形成海蚀平台,而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因此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岩石坚硬度不同,A正确;山脉的走向不同、海水运动方向不同、岩石新老关系不同,对海蚀柱形成没有直接关系,B、C、D错误。故选A。
10.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坡度陡,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晚,A正确、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由此判断,该处岩石应为喷出岩,而化石存于沉积岩中,C错误;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属于海积地貌,而该处主要是侵蚀海岸,D错误。故选A。
11.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平台将因侵蚀而逐渐消失,C正确;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
4
B.山脉的走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A、D错误;风化、风力和流水侵蚀、岩石的崩塌,使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变小,B错误。故选C。
(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
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A.地壳运动形成 C.风化作用形成 13.最早形成的是 A.高原面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
14.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
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高原盆地夷平面 D.高原深切河谷区 B.火山喷发形成 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答案】12.D 13.A 14.B
【解析】12.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故选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