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在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3)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强化训练
1.D [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对黄金的渴求实际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黄金提供动机”,D符合题目要求。A表述不准确,可排除。B、C表述有误,且背离题意。]
2.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早期殖民活动”。当时确实掳掠了大批黑人,但没有运到欧洲去充当“劳动力”,而是被运到美洲做“黑奴”。所以,排除④。]
3.A [把握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创造的动力开始不受制于大自然”的理解,由此可排除B、C、D三项,这三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选项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选项A正确。]
4.B [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提取材料中“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等有效信息。蒸汽机的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在工业革命中欧洲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之后欧洲对外侵略扩张,征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面貌。]
5.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B、D是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故排除B、C、D。]
6.A
7.(1)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落后。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趋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解析 解答本题需注意基本要求——答案从材料中分析提取。第(1)问意在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第(2)问意在体现东西方差异及后果,实质上是工业文明同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异;第(3)问要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宏观归纳,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