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能够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能够找出众数、计算中位数、方差,学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3、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权”的形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组数据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________,则___________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_______,则__________ ______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位置代表值,能够表明一组数据排序最中间的统计量,可以提供这组数据中约有一半的数据大于(或小于)中位数。
4、一组数据中出现___________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可以没有众数,可以有一个众数,也可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众数。 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是: ; 联系是: 。 6、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公式为:
方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的亮,方差越大,数据的 ,方差越小,数据的 。
小组评价 等级 【当堂检测】
1、数据1,-2,1,0,-1,2的方差是_______。 2、一组数据的方差是,s?21[(x1?4)2?(x2?4)2?(x3?4)2?????(x10?4)2],则这组10数据共
有 个,平均数是 。
3、某公司欲招聘工人,拟定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把测试得分按1:4:3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为________。
4、一段山路长5千米,小明上山用了1.5小时,下山用了1小时,则小明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千米/小时。
5、对于数据组3,3,2,3,6,3,6,3,2中,众数是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极差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
6、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
7、8个数的平均数是12, 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 8、已知数据a、b、c的平均数为8,那么数据a+l,b+2,c+3的平均数是 。
9、从鱼塘捕获同时放养的草鱼240条,从中任选8条称得每条鱼的质量分别为1.5、1.6、1.4、1.3、1.5、1.2、1.7、1.8(单位:千克),那么可估计这240条鱼的总质量大约为( )
A: 300千克 B:360千克 C:36千克 D:30千克
10、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三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
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8,9 B:8,8 C:8.5,8 D:8.5,9
11、若样本x1+1,x2+1,…,xn+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1+2,x2+2,…,
xn+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12、某校八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 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40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保、王刚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90册图书. 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马小虎用墨水污染了一部分):
册数 人数 4 6 5 8 6 15 7 8 90 2 (1)分别求出该班级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
(2)请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13、某农民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种了100棵蜜桔,成活98%.现已挂果.为了分析经营情况,他从甲山随意采摘了3棵树上的蜜桔,称得质量分别为25,18,20千克;又从
乙山采摘了4棵树上的蜜桔,称得质量分别是21,24,19,20千克,组成一个样本,问: (1)样本容量是多少? (2)样本平均数是多少?并估算出甲、乙两山蜜桔的总产量? (3)甲、乙两山哪个山上蜜桔长势较整齐?
【学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都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